从2008年的孙伟铭到2009年的张明宝,再到今年的“英菲尼迪追尾菲亚特”以及轰动全国的“李刚门”,醉驾都扮演了罪魁祸首。赔偿、定罪、量刑……仅靠这些,似乎远远不够。实际上,在“重刑”之余,各国还针对醉驾推出不同的额外惩罚措施,效果明显,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用完全照搬,在借鉴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推出合适的惩罚方法。可以有哪些?
一、昭告天下
可行性:★★★
有效性:★★★★★
在古时候,昭告天下并非一件容易事;但在报纸和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再容易不过。“李刚门”之所以轰动全国,李一帆落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与媒体报道不无关系。假如每个醉驾者都会有类似于李一帆的“待遇”,相信谁在醉驾前都会仔细思量一下。
有关部门可以尝试将屡教不改的醉驾者直接示众,报纸公布他们的姓名、年龄、所驾车型号、牌照以及司机近照,并上传至专设网站。不仅如此,还可以对醉驾者的车牌号进行特殊处理,如在左上角增加明显的“醉”字标记,让他人提高警惕。这些措施远比罚单来得有效,如此一来,醉驾者不得不在周围异样的眼光里生活工作。
二、与个人信用等级挂钩
可行性:★★★★★
有效性:★★★
降低醉驾者及其家属的银行信用等级,提高其贷款利率甚至取消贷款资格。假如将醉驾跟个人信用度挂钩,相信会震慑不少人,尤其是80后年轻人,他们成为房奴和醉驾者的几率高于其他年龄段。
德国是违章与个人信用度关联最紧密的国家,假如一个人闯了红灯(还没到严重到醉驾),他不仅要面临罚单,还要面临房子不能贷款,来年汽车保险费用上浮以及银行信用度连降数个档次的后果。德国连续多年交通事故零伤亡,与此有很大关系。
三、无条件传唤
可行性:★★★
有效性:★★★★
看到醉酒驾驶,任何人均可拨打电话举报,告知时间地点以及车牌号,车主则将被无条件传唤,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前往相关部门接受质询或进行解释……
或许有人问,发现醉驾者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譬如在停车场,有人会醉醺醺坐到驾驶座,你在旁边路过,便可大致判断他喝了酒;又譬如在马路上一辆车“左冲右窜”,超车时,看到驾驶者“醉态尽显”,也可断定。这一措施会出现误报,所以车主有解释的机会,相关部门人员则根据该人的违规记录、银行信用等级、醉驾历史、被举报次数等信息进行甄别,看他是否撒谎。
四、“连坐”吊销
可行性:★★★★★
有效性:★★
吊销醉驾者驾照,这是必须的,但震慑力有些欠缺,如果这一措施能“连坐”扩充至乘客、提供酒精者以及醉驾者的妻子,相信会对醉驾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日本是醉驾惩罚“连坐”最严格的国家,其新交规有“车辆提供罪”、“酒水提供罪”及“同乘罪”等国内闻之未闻的惩罚,让人不寒而栗。
虽说夫妻要“祸福与共”,但假如两个人都被吊销驾照,那刚买的汽车该如何处理?将来谁来接送小孩?谁送老人家去医院?
记者观察:
千万不要怀侥幸心理
诚然,现在马路上“抓”醉驾的关卡没有前两年那么多,但千万不要怀侥幸心理,中国对于醉驾的惩罚力度将会越来越大。醉驾一旦出事,小则倾家荡产,大则轰动全国,遗臭万年。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一准则任何一个车主都应铭记于心。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