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国资委正式宣布,左延安卸任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由集团总裁安进“接棒”。
作为江淮集团的“教父”式人物,左延安的“退场”让外界对江淮的命运产生了多重联想。就在左卸任前一年,江淮终结了连续15年保持50%以上增长的“业绩神话”,保持了三年销量高增长的江淮轿车也急踩刹车。在企业发展的“拐点”上,继任者安进如何出招并力挽狂澜备受外界期待。
接近江淮高层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为了突破轿车销售的困局,江淮新一轮营销体系变革以及随之可能发生的人事调整已经“暗流涌动”。江淮集团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在集团领导人正式完成新老交替之前,江淮上下都进入了相对微妙的“敏感时期”。
而让江淮内部更担心的是,如果安进不能在短期内扭转江淮的下行势头,安徽省政府极有可能通过“大安汽”计划,把奇瑞和江淮整合为一。
“安徽省整合汽车产业的决心没有变,‘十一五’期间没有完成的汽车产业整合,极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落定。”接近安徽省政府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低调“交接”
1月10日下午,在安徽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高伟宣布的“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职务变动的决议”中,着重强调了这次人事调整“属于正常的新老更替”。
第二天,江淮集团在官网上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任命安进为江汽集团公司董事长”的公告。
卸任江淮集团董事长,意味着左延安将彻底淡出江淮。而在此之前,市场曾有传闻称,左延安可能“退而不休”——即只是卸任上市公司江淮汽车的董事长,但仍会身兼江淮集团董事长,直到江淮新老接替完成顺利过渡。
事实上,早在1月5日,在由左延安本人主持召开的江淮汽车(600418)董事会上,他就以退出新一届董事会的形式宣布了退隐的消息。
随后在1月6日由江淮汽车发布的四届二十五次董事会会议公告决议中,时任江淮汽车总经理安进取代左延安,成为江淮第五届董事的首位提名董事候选人,紧随其后的是赵厚柱、戴茂方、严刚、佘才荣等8名现任高管,而左延安没有出现在这份新名单中。
公告称,公司拟于2012年2月8日上午召开201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届时,左延安将正式离任,江淮汽车总裁安进将接替左延安出任江淮董事长一职。
从2011年下半年传出风声开始,左延安淡出江淮已经没有太多悬念。眼下,无论是江淮汽车本身,还是汽车业界,都更关注继任者安进将怎样继续江淮尚未完成的转型。
安进的“三重门”
比左延安小8岁的安进,是左延安的师弟,两人均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从1975年进入江淮集团起,安进在江淮任职已超过37年,并先后担任合肥客车总厂总质办主任、江淮汽车技术中心主任和集团副总经理。在江淮内部,安进一直都是仅次于左延安的“二把手”。
在安徽省国资委此前发布的人事任命书中,左延安的特点是“战略决策能力强、目光长远、考虑问题周到细致”,而安进的优点则是“工作有创举、推动工作的力度大”。显然,安徽省国资委希望,江淮在延续数十年的稳健增长后,可以在安进时代能有更具突破性的改革。
“商用车板块受宏观经济影响大,最近两年已经进入瓶颈期;而乘用车板块除了老产品瑞风外,江淮前两年刚切入的轿车和SUV产品尚未真正立足。”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安进接棒江淮后将面临三大难题:突破轿车营销困局,借助合资项目做大商用车板块以及江淮集团的整体上市。
数据显示,2011年,江淮共销售汽车46.65万辆,比2010年的44.25万辆增长5.40%。虽然略微高于行业平均增幅,但与当初设下的全年同比增长50%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此之前,江淮已连续15年实现年均50%以上的稳健增长,左延安因此被誉为江淮业绩的“定海神针”。
“左延安及其领导下的江淮销售团队过于低调的行事作风,适合闷声发财的商用车,但在讲究出位营销的乘用车业务上,却是一大软肋。”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商用车和乘用车面向两类截然不同的客户群,很多企业从商用车转战轿车后,都面临类似江淮的营销难题。
而出口巴西的成功,更折射了江淮轿车在国内所面临的营销困局。数据显示,江淮去年业绩的主要亮点仍是出口市场。2010年,江淮整车出口量为2.16万辆,到去年出口猛增到6.63万辆,增长约为2.07倍。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刘峰认为,江淮轿车在巴西的营销推广十分成功,这种经验完全可以复制到国内。据悉,在前年与巴西最大的经销商签下10年出口62万辆车的协议后,江淮已投入巨资在当地展开营销布局。
重燃“大安汽”猜想
从2007年拿到轿车生产资质,到在商用车和零部件领域达成多起合资合作,左延安时代,江淮已经完成产品转型第一步,但显然,江淮的内部整合并没有顺利跟进。与竞争对手相比,无论体制改革、营销机制,还是产品渠道布局上,江淮奉行的策略都过于保守。
此外,安徽省政府一直都有实施“大安汽”的设想,即整合奇瑞和江淮等安徽省属汽车企业,组建一个足以抗衡长安、北汽和广汽等第二梯队(一汽、上汽和东风属第一梯队)的国有汽车集团军。这对安进来说绝对是个不小的压力。
“安徽虽然有江淮和奇瑞两大支柱型汽车企业,但要规模没规模,要效益没效益,进行区域整合是早晚的事。”接近安徽省政府高层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左延安离场和国内车市整体放缓,为安徽整合奇瑞和江淮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实施整合计划,目前还不好说。
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奇瑞和江淮互补性仍然存在,江淮虽然成功转战轿车,但立足未稳且推进艰难;奇瑞虽然也进入了重卡等商用车领域,但与江淮在商用车板块积累多年的经验相比,仍显稚嫩。”
早在2006年江淮正式杀入轿车之前,就曾传出奇瑞和江淮交叉持股“合并”的消息,不过最终不了了之。2009年5月,安徽省相关部门出台了《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行“大安汽”战略,力推奇瑞、江淮等车企按市场原则在省内进行重组,力争形成一个年产销百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
“实际上,整合奇瑞和江淮已经纳入安徽省汽车工业‘十一五’规划当中,但由于过去两家企业发展形势都不错,加上左延安本人不愿看到江淮‘被重组’,导致‘大安汽’设想迄今只能止步于规划。”上述知情人士推测,如果江淮在后续发展势头上输给奇瑞,“十二五”期内极有可能被整合掉。
根据江淮在2010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江淮要在2015年实现150万辆的年产销量规模。显然,对于继任者安进而言,无论是安徽省的“大安汽”规划,还是江淮自身的百万级梦想,挑战都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