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来自汽车行业的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可谓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具有极大的指导性意义。在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关键节点上,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可能左右汽车行业未来的人们,倾听这些影响车市未来走向的声音。
“铁娘子”王凤英 :国家给企业“撑腰”战略支持车企 “走出去”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的一位“女当家”,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凤英这次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汽车海外战略上,她在提交的议案中指出:目前,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已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和行业引导,中国汽车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自身和企业之间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风险,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肘着中国汽车海外发展,必须尽早解决。
她建议由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牵头,为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制订一个有利于中国汽车整体发展的、符合行业共同利益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路线图,将中国汽车国际化的定位、目标和路径明确下来,并在配套的产业政策环境方面加强对汽车企业海外发展的协调指导,从而提升“中国制造”汽车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微点评:中国汽车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经受海外市场的考验是绕不开的一环,但愿这位不让须眉的巾帼的振臂高呼能够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并真正落到实处。不过,对于民族品牌长远发展来说,出走海外究竟是“以退为进”还是“暂避锋芒”车企自身也需掂量清楚。
“汽车狂人”李书福:注车内空气质量污染用“刚性”标准给汽车“排毒”
就在3月1日《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后的一天,李书福也用自己的提案向车内“毒气”发起宣战。在其提案中,李书福呼吁,希望有关车内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能够从推荐性标准升级极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用以规范汽车企业的产品生产,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近几年来我国有关车内空气质量污染造成身体伤害的事件和诉讼案件频频见诸报端,但由于缺乏相关标准、法规使得该领域基本上处在监管无序,乱象丛生的阶段,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更是苦于投诉无门;为此,李书福建议,由国家环保部、质检总局牵头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使消费者真正对车内空气污染有知情权。
对于企业而言,李书福认为此举也是规范行业秩序,体现公平的表现,“总让‘老实人吃亏’,即使坚持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造车的企业也会慢慢失去积极性。”
微点评:李书福作为车企代表勇于向自己“开刀”,深得民心,此举不仅证明了其对旗下品牌的信心,也让消费者看到了“良心造好车”的决心,树立了民族品牌的自信心和美誉度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老骥”左延安:汽车核心技术事关国家安全政策扶持刻不容缓
虽然已不再担任江淮汽车董事长,但“退下来”的左延安仍然心系汽车行业,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这次左延安一共带来了19份提案,再次刷新个人最高纪录。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提出,应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加强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平台建设与投入的建议。他认为汽车并不仅仅是个人代步工具,随着信息和电子技术在整车上的应用普及化,汽车已成为一个数据载体和通道,汽车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国内本土汽车电子、通信技术相比汽车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外资、合资的关键电子类零部件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汽车产品。而作为汽车最核心技术的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行业,其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国外大型汽车集团手中,也就是说从汽车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全局来看,国内车企几乎在各个环节都没有掌握技术话语权,这对于我国的技术安全、信息安全乃至经济安全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左延安提出两点建议:其一,政府引导汽车产业链建立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尤其是电子控制类零部件和高性能动力电池的共用技术平台。其二,出台政府对共用技术平台的支持政策,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和可行有效的投入渠道。
微点评:在业界一直以硬派作风闻名的左延安,用他特有的方式将江淮汽车打造成民族品牌一个标杆,这位自称为“汽车行业的老兵”曾经立下誓言: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渐进式跨越。在他看来,要实现此目标,必须完成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攻坚任务,而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心愿,江淮汽车的心愿,也是所有中国汽车人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