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前爆出的最大新闻,莫过于“奥迪增持一汽-大众股份9%,已获国资委、商务部、发改委批准”。倘若消息属实,这意味着一汽-大众这家在1991年成立的中德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在保持60:30:10(一汽、大众、奥迪)20年“稳定”后,最终调整为51:30:19。 9%,0.09,如果作为乘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当被乘数接近无限大时,这个仅比“0”大不了多少的数字,却又能撬动地球。增加9%,对奥迪来说显然意味着能撬动地球。
资料显示:2009年,一汽-大众净利润130亿元,9%则等于11.7亿元;2010年,一汽—大众净利润约为220亿元,9%即19.8亿元。
没有人不希望在财报的净利润一栏里看到更多的正值,即便是刚刚发布2011年财务数据、税前利润为60亿欧元的奥迪。这家在去年超过奔驰、成为全球第二大高档豪华车制造商的德国车企的最大市场来自中国。
2011年,中国市场超过31万辆的销量占其销量的近25%,但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贡献的利润却只有不到10%(2011年,奥迪在中国市场实现净利润2.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2.43亿元)。
不相称的数字对比给奥迪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虽然在去年传出奥迪欲增持一汽-大众股比的消息后,上至奥迪AG董事会成员,下至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高层多次否认,只是官方表示,“奥迪与一汽合作很愉快,奥迪会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但这样的表态基本和增持股份没有必然联系。 换句话说,即使不存在股比变动这事儿,奥迪在面对“高帅富”的中国市场时也会一如既往地说着同样的话。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股比变动“一个巴掌拍不响”。
“奥迪早就动了增持股比的心思,只是决心没那么大。”有一汽-大众奥迪事业部中层在聊到这事儿时说,增持股比,决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其背后涉及到的战略调整、人事安排等一系列动作让奥迪高层患得患失,“在中国市场,宝马、奔驰势头很猛;在国际市场,奥迪要挑战宝马。这个节骨眼儿上,不容有任何闪失。” 但无论如何,每年在财报上多出近3亿欧元着实是个不小的诱惑——至少,再面对股东质询时,奥迪董事会成员能挺直腰板。 再看“另一只巴掌”。
地球人都知道,“共和国长子”一汽集团现在最闹心的是整体上市。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尚未进入资本市场的央企之一,一汽集团承受了太多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今年2月,在各方力量推动下,一汽终于完成了对旗下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置换,一汽实现IPO只差临门一脚。但恰在这个时候,长春拱手把每年应得的20亿元人民币赠予了英格施塔特(奥迪总部所在地),却让外界费解。不仅如此,一汽或许还将因此背负起“丧权辱国”的罪名。 关于一汽为何如此“忍辱负重”,业界已有太多分析。合理者有之,值得推敲者亦存在,但这些分析中缺少了一个小小的环节,即在“股权换技术”大框架下的红旗轿车的未来。
令人尴尬的是,作为自主品牌的代表,在先后“借壳”于奥迪100、丰田玛捷斯塔后,红旗依然难以绽放。 最新一期“新车目录”显示,代号C131的红旗定名为H7,并将在北京车展亮相。红旗取代奥迪,成为新一代“官车”已不是什么秘密,一汽董事长徐建一更把红旗列为年度“头号工程”,是“国人的尊严”。
如何保持红旗可持续的迎风招展,而不会重蹈此前“复产-停产-再复产”的覆辙,是一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汽曾向奥迪表达过借助奥迪平台‘复兴’红旗的想法,但遭到了德国方面的拒绝。”有一汽内部人士透露。 说这话时,大约还是在半年前,现在看来,红旗的未来已不成问题。
当然,前提是“奥迪增持一汽-大众股份9%,已获国资委、商务部、发改委批准”是一条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