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自主品牌车企最早推出的紧凑级车型F3,曾经因为在设计上与某日系车型过于近似而背上山寨骂名,但这并没有对F3在市场上的热销造成影响,也没有让比亚迪放弃这种快速成长的手段。很快一系列与F3具有同样争议的车型接连问世,让比亚迪一下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自主车企。结合比亚迪在电池产业和LED照明方面积累的经验,F3DM混合动力车及E6纯电动车的成功推出。产品理念的悄然变化表明比亚迪已经在调整产业规划,以往简单粗暴但成效迅速的发展模式正在被做精做强的理念所替代。E6与F3DM所具有的更多只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代表意义,看似蛰伏的比亚迪正在进行更实际的探索,今天我们将来检验比亚迪在创新过程中的最新成果----速锐1.5 TID。
速锐在比亚迪目前的产品中算得上是漂亮的一员,它不再具有明显的模仿痕迹,车头和车尾处理都融入了更多的自主设计,而整体比例也较为协调。从比亚迪F3遭致非议的外形到速锐现在的原创设计,比亚迪在外形方面逐步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速锐车头采用了宽大的进气隔栅,大面积的镀铬材质提升了车头的质感,而进气格栅连接两侧大灯的设计手法在近年来也十分流行。柳叶状的大灯线条流畅,内部光源布局合理且有层次,保险杠上的线条的雾灯装饰罩则更显设计感。
由于受到平台的限制,速锐的侧面造型与早期的比亚迪紧凑级三厢车相差无几,但设计师还是尽可能的在细节上进行改良。外后视镜、车门外拉手和窗线下方增加的镀铬装饰条都是速锐区别于老款车型的明显标志。自大灯引出的棱线和原有的车身腰线让速锐的侧面造型立体感更强。
尾部设计成熟大气,尾灯造型不再繁复,并且完全褪去了模仿痕迹,这款尾灯在夜间的表现还能让我们眼前一亮。行李厢盖边缘线条圆润,镀铬装饰条的采用让车尾不再显得色调单一,同时也与车头的镀铬进气隔栅进行了很好的呼应。在将某日系紧凑级三厢车当做模仿蓝本数年之后,比亚迪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对于造型设计也更有把握。
方向盘采用了全新造型,看上去与另一日系品牌所采用的部件很像,或许比亚迪在方向盘的自主设计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中控台大量采用了钢琴烤漆质感的黑色面板,以前常用的银色金属质感面板已被弃置不用。高配车型采用了大尺寸的中央显示屏,中控台上的银色面板将显示屏和音响控制区域囊括其中,下方另外一种材质则成为了空调控制面板的背景装饰。两种材质正好将不同功能分区进行了明确划分,只是不过个人感觉这样做让中控台的视觉效果略显繁复。
两块模拟表盘加一块大尺寸液晶显示屏已经逐渐成为比亚迪车型仪表盘的辨识特征,速锐也将这一特征进行延续。仪表盘为自发光模式,着车之后会有绚丽的自检画面,表盘背光也会在多种颜色之间进行切换。液晶显示屏可以显示大量与行车有关的信息,车况异常时还会自动进行提示。简洁的仪表盘在夜间读取较为方便,白天日照强烈时表盘前方的防尘罩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反光,这一问题希望在车型改款时得到解决。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比亚迪在几乎所有内饰按键上都采用了中文标注,虽然第一眼看上去还有些不太适应,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却非常贴心。这个改变对于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却能够体现出民族品牌在意识上的改变。
对于一款主要面对国内市场进行销售的车型,为什么不能将按键进行汉化呢?那些还在使用英文按键标注的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是不是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了。
速锐的乘员舱造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其内部乘坐空间与G3相差无几。采用向内滑动开启方式的天窗没有对前排乘员的头部空间产生明显影响。配合调节幅度较大的座椅,前排乘员所获得的乘坐空间比较宽裕。
后排乘员所获得乘坐空间也完全满足日常使用。前排座椅靠背后部的弧度有所加大,这样就能在不影响前排乘员乘坐舒适度且轴距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为后排乘员提供更大的膝部空间。多出来的后排中央扶手让乘客坐在这里更为惬意。
速锐行李厢容积为450升,比G3的440升要大,但却小于F3的480升。我们不清楚比亚迪为什么会对行李厢容积如此纠结,或许仅仅是为了配合车尾设计而做出的妥协。行李厢底部平整,开口位置较高并且带有一定弧度,取放大件物品时略显不便。速锐后排座椅靠背无法放倒,后排中央扶手处也没有预留开孔,这直接导致速锐无法承载尺寸较长的物品。
受到车身宽度的限制,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车内横向空间的影响,速锐的车门内饰板较薄,车门上的储物空间开口也较小。不过,你不必为手中的饮料无处安放而担心。前排在档把基座后方提供两个标准尺寸的杯架,杯架内部还增加了限位器,让不同尺寸的容器可以放置得更加稳定。后排新增的中央扶手内也设有两个杯架,用于防尘的外盖在向前打开后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可避免因车辆紧急制动而让杯架内的容器翻倒。车头盲区增加 表现中规中矩
速锐的车头造型比之前推出的车型要更加饱满,位置更高的发动机舱盖对车头盲区产生了一定影响。实测速锐的车头盲区超过两米,比之前测试过的比亚迪G3明显要大一些。不过,坐在车内也并不会看到发动机舱盖对前方视野的遮挡,只是在驾驶时需要适当加大跟车距离。A柱倾斜角度和直径与老款车型无异,但实测其对于侧前方视野的遮挡程度却有所降低,这点令我们感到有些意外。
外后视镜面积基本与老车型一致,但采用了更为方正的造型,依旧只是搭配平面镜片。实际测量中速锐的侧后方视野盲区与老款车型相比并没有明显缩小。如果能够改用双曲率镜片,侧后方视野将能够得到明显改善。速锐的内后视镜只带有手动防炫目功能。内后视镜尺寸中规中矩,视野范围可覆盖整个后风挡。后排座椅左右两侧的头枕对后方视野有一定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