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轮胎标签法下月1日正式实施,而中国“半数”的输欧轮胎不符新规。中国轮胎的年产量约占世界轮胎总产量的1/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制造国、出口国和消费国;然而中国轮胎对外依存度达1/3。在这样的焦虑面前,今年9月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这一折磨了中国轮胎业三年的贸易壁垒到期的喜讯似乎已经不值一提。
“半数轮胎不符新规”存争议
欧盟轮胎标签法针对的是乘用车轮胎、轻卡轮胎和载重卡车客车轮胎,该法规要求自2012年6月30日之后生产的上述轮胎,入境销售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该标签法分阶段执行,目标是到2020年欧洲能源消耗减少20%。有关专家指出,轮胎标签法对轮胎的制造工艺,尤其是高性能橡胶生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据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全国载重胎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约30%的载重胎还达不到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70%达不到欧盟第二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这一调查结果,是“中国半数输欧轮胎不符新规”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从该法规的内容上可以看出,其影响自今年7月就已经开始;而实际上欧盟轮胎标签法酝酿已久,至少在去年,国内轮胎出口企业就已经明确获悉这一信息。
日前,2011年国内轮胎出口额最大的企业玲珑轮胎的董事长王锋,曾对媒体表示对玲珑的产品有信心;双钱集团也表示于7月1日之后生产的轮胎已经在贴标签;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与供应商之一三角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三角针对标签法早已做出准备,现在全系列产品均已证实达标。
倒逼行业淘汰落后产能
今年8月有媒体披露,山东省2012年上半年橡胶轮胎外胎的产量达1.7亿条,同比增长22.94%,然而其同时也指出,增长的主要还是低端轮胎,靠低价走量刺激市场。联系到山东在行业内的地位,2012年中国轮胎业的现状已露“冰山一角”。回顾历次轮胎业的贸易壁垒,几乎都集中于产品的燃油和能耗、环保以及性能等问题,“挡在门外”的也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由此看来,中国轮胎在国际上屡遭噩运,似乎并不意外。
中高端轮胎市场中外必有一战
落后产能的被迫离场,对中国轮胎业来讲是一次阵痛,但其中不乏机遇。
落后产能的退出,不仅能让中国轮胎整体远离各国启动贸易壁垒的底线,其释放出的国内市场空间,也更有利于本土品牌轮胎的成长。玲珑轮胎董事长王锋曾表示,“现在国产轮胎的质量不比国外品牌差,有的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好。”这一说法,得到了三角集团的响应,其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多年的追赶,三角现在与外资的产品差距并不大。他说:“最大的不足还是在品牌上,外资往往都是百年老店,而我们的品牌却只有几十年历史。”但他同时表示,“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中高端轮胎市场,中资与外资必有一战”。
轮胎行业“给力”新规将要出台
自美国轮胎特保案后,业内就普遍认识到,目前中国轮胎产业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劳动力进行规模扩张,生产力模式粗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内中低端产能扩充过快。但通过欧洲轮胎标签法的“试炼”,可以看到这依然是中国轮胎业的“顽症”。对此,包括三角在内的众多企业都认为,其根源在于行业门槛过低、业内无序发展严重。
为了指导轮胎行业健康发展,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试图推动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但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据三角集团相关人士透露,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一个新的轮胎行业政策法规,不仅在行业门槛的设定、产品标准的树立上具有空前的高度,而且在执行性上也将大有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