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利润同比增长50%,得益于吉利汽车此前完善的产品规划、完成的产品布局以及愈发凸显的规模效应。
2018年1-6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情况再度维持微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4.2%和5.6%,终端市场一度冷淡。就在行业整体略显疲态之时却有一家汽车逆势而上,销量、利润均呈半数增长的迅猛势头。
7月11日,吉利汽车控股发布公司半年盈利报告。内容显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集团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50%。参照吉利汽车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43.4亿元计算,今年上半年吉利集团净利润约为65.1亿元。
有专业人士分析,吉利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来自于公司在汽车板块中销量的明显增长以及吉利集团规模效应的愈发凸显。如果按照这一涨幅标准计算,吉利汽车很有可能在2018财年中利润再创新高,同时实现公司连续三年利润持续上涨。
吉利汽车盈利预告
对于主营汽车业务的吉利集团而言,车型销量增长是企业盈利能力体现的重中之重。2018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达76.66万辆,同比增长44%,这一数字创下历史同期最高。
单一产品“博越”持续发力,半年累计销售达13.91万辆,实现连续19个月单一车型销量破两万。值得关注的是,该产品目前依旧保持着明朗的增长态势,且后劲可观。
吉利汽车销量
与其他利润增幅较大的自主汽车企业不同,吉利没有呈现出仅依靠一款或一种车型“独立”行走的常态,反而以多数产品销量持续上升的现状呈现给市场。
数据显示,仅6月吉利品牌中就有7款产品月销过万,其中,博越 2.22万辆、新远景SUV 1.04万辆、帝豪GS 1.40万辆、远景S1 0.69万辆、远景X3 1.02万辆。而主打高端的领克品牌也呈出厚积薄发之势,单月销量达0.92万辆,半年累计销量4.63万辆,为该品牌的后续发展积累了有生力量,参照数据发现,吉利目前已形成SUV与轿车“四六成”的比重。
可以看出,吉利汽车不仅形成了SUV+轿车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同时还在A级、B级、SUV等各细分领域都打造了强有力的产品优势。不依靠单一产品、而每款产品都是吉利汽车的产品优势。
事实上,汽车业务的利润提升与吉利此前不断完善旗下品牌发展,针对具体品牌具体规划的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吉利汽车已形成从中型SUV到小型SUV、中级轿车到紧凑型轿车的完整产品布局,同时还依托品牌调性做出不同规划,以沃尔沃品牌、领克品牌主攻豪华与高端产品,以吉利品牌对标中低消费群体的做出精准划分。
从领克品牌的推出初期,其发展情况就一直备受资本关注。一度并被视作吉利未来发展新的增量点,2018年3月,有专业咨询公司曾表示:未来,领克产品将占吉利在2019财年整体销售的两成,贡献2016至2019年盈利复合增长42%。
未来,随着宝腾与路特斯产品引入中国后,吉利还将进一步扩充品牌数量,同时还将提升“大吉利”品牌下的整体产品。
此外,规模效应的逐渐凸显也是吉利汽车能够保持利润高增长的有效条件。众所周知,汽车是一项规模生意,需要集中采购、集中制造才能摊薄成本。吉利汽车从早期的研发投入与工厂建设,企业已经率先完成了作为自主品牌的初期建设阶段,未来随着后续产能的不断释放,已处完善的供应体系与先期的开发成本,还将随着后续发展被进一步摊薄。
一直以来对于汽车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李书福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前再一次媒体访谈中,李书福曾公开表示:“规模不行企业创新能力就不行,因为投入的钱少;规模不行成本优势就没有;规模不行,质量的能力也很难上得去。所以汽车一定是大规模的。”
时至今日,吉利汽车已形成浙江台州、浙江宁波、湖南湘潭、陕西宝鸡、四川成都等地建有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以负责吉利汽车各个产品的整车制造,同时还包括发动机、变速箱、零部件的生产,新技术、新车型的研发和研究,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工厂的活力也将被进一步带动。
除此之外,投资收益对于整体利润的贡献同样关键。过去几年中,吉利曾在平台建设、技术投资等多个细分领域开始布局,且均已入股的形式参与其中。参股与直接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吉利一方面在技术环节有效提升,同时还极大的控制成本支出,加快收益速度。
2017年8月,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成立了一家双方各持股50%的技术合资公司,双方共享沃尔沃四缸发动机技术,并联合开发下一代纯电动车平台技术。合作中,双方将共同承担研发费用和采购成本,开发出的新技术实现在吉利控股集团内的跨品牌共享。
通过合资公司,吉利汽车实现了平台和技术共享,并整合了供应商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节约成本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投资回报率。
去年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吉利汽车仍保持63%的销售增长,而这种在到达一定规模后仍保持高量增长的现象,在全球汽车行业都十分少见。如今吉利半年销量、利润双提升,可以看出吉利已从先期的高速增长向高质增长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