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MDI提出的充气方式有三种:
1.充气站(时间1—3分钟):先利用可再生能源(风电机、太阳能发电机等)压缩空气,储存在充气站的气箱中,再像加油一样给汽车储气筒充满气;
2.电(时间1.5-4.5个小时):如果汽车本身配有重新填充系统,只需要将其连接在家用插座上就可以充气了;
3.双动力自充气(时长取决于汽车行驶速度和重量):如果汽车使用的是双动力发动机,当压缩空气用完,靠燃料驱动汽车时,汽车的加压泵会从燃料中分享一部分能量,一边给储气筒充气。
根据充气方式的不同,AirPod在城市里跑100公里所用的压缩空气大概要花0.5至1.5欧元,这跟汽油还是有可比性的,特别是在油价越涨越高的时代。
转播到腾讯微博
争议与怀疑
前景疑惑
蔡战 汽车界资深媒体人、网易汽车副主编
1.EnginAir和MDI强调车身要达到非常轻的重量,这就势必要用到高强度的超轻材料,但这种材料制造的汽车有多少人能负担呢?
2.MDI一辆三座标准版AirPod给出的重量数据是220kg,有些令人怀疑。
3.高压充气机的能源可以来自风能、太阳能等,但这并不能保证无污染。
总的来说,压缩空气动力车是个有意思的探索方向,但它从发明到现在十来年,仍没有太明显的普及发展,就说明了本身的局限性。
技术争议
南非Witwatersrand大学研究员,科学松鼠会成员
压缩空气汽车最大的问题是携带的能量密度太低。当在300个大气压的压力条件下存储空气的时候,每升体积压缩空气只能提供0.1MJ的能量,这大约也就是铅酸电池的能量存储水平。存储的能量少,那么行驶的里程就受到限制。
虽然从公开数字来看压缩空气的能量效率不错,但是要替代目前人们习惯的汽车,就必须克服这个问题。当然短里程的车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只作为上下班代步工具的话,也应该是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