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上市获批后 继续推进与斯巴鲁合资
文章来源: 2010-10-27 10:01:49 编辑:凯特
导读:
继广汽几经挫折登陆H股之后,在资本路上已蹒跚近4年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终迎来破冰之举。
继广汽几经挫折登陆H股之后,在资本路上已蹒跚近4年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终迎来破冰之举。
10月15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发布公告称,力帆上市首发申请获得通过。“力帆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一位参与力帆上市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只有做强做大的力帆汽车,才能避免被兼并重组。做乘用车不像摩托车,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具体的资金投入。对于起步较晚的民营企业,尤为困难。”
上述人士还透露,力帆整体上市最终将在年内实现。据力帆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力帆本次拟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2亿股A股,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14.8亿元,将投入到15万辆乘用车项目二期工程、摩托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和动力基地项目中去。中原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徐敏锋分析说:“按20倍市盈率计算,预计力帆IPO每股价格不超过10元,总市值低于100亿元。”
IPO成功或助避免被兼并
早前,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摩托车市场正在萎缩,而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扩大。居于市场考虑,力帆决定进入汽车市场。”从02年萌生想法到05年获得牌照并开始制造生产轿车,力帆用了3年时间。但自进入汽车制造行列之后,其资金链频频告急。资料显示,力帆在进军汽车制造之前年销售额约为45亿元,净利率约为7%,每年净利润约为3亿元,在国内摩托车生产销售排名当中位列前茅。但到2009年,力帆实业生产摩托车45.6万台,国内排名跌落第12名。
按照尹明善的说法是“让摩托车养汽车三年”。但由于起步晚,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在2006年力帆汽车产销量只有1.1万辆,2007年销量提升到4万辆之后。但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迅速下滑到1.7万辆。
2009年,对力帆来讲,金融危机的阴霾还没有散去。本来作为重要业务资金来源之一的摩托车出口事业,仍遭遇打击。同年,其出口额从2008年的4.99亿美元猛降到了2.43亿美元。为此,尹明善曾感叹:做汽车之前钱怎么也花不完,但做汽车之后却是“钱不够花”。
同样在2009年,国家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到2012年前,“四大四小”将成为未来国内汽车产业并购的主力;而同时,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将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四大四小”分别是指上汽、一汽、东风和长安四家年产销规模超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及年产销超100万辆的北汽、广汽、奇瑞和中国重汽。显然,规模较小的力帆汽车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做强做大,很有可能将被兼并重组掉。对此,尹明善向记者表明立场,力帆永远坚持自己的品牌为主导。
日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在《意见》中,汽车产业位列六大工业之首,成为了政府大力推动实施兼并重组的行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再次升温。而这次政府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就是希望以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投资合作等方式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汽车行业资深评论人张志勇向记者表示,从整个的格局来看,“力帆没有特别的优势”,其上市圈钱,是为了为自己将来在兼并重组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换言之,通过IPO资本运作,力帆做大乘用车,形成较大规模,才能避免被兼并的可能。早在去年,四大四小之一的北汽就曾传言要兼并力帆。
积极推动斯巴鲁合资
在力帆的招股说明书上,力帆如此陈述其IPO理由:公司立足自身实际情况,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本次募集资金运用打造乘用车和摩托车两大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适度扩大乘用车整车生产规模,同时适度超前增加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为公司乘用车业务预留发展空间;解决长期困扰公司摩托车及通用汽油机业务发展的场地和产能问题,并优化摩托车及通用汽油机产品结构,增加附加值较高的中大排量摩托车、割草机、农机等产品的供应能力。
“我们IPO(首次公开募股),除了要做大做强,其实还有一个目的,为和其他有实力的车企合作创造条件,其中包括斯巴鲁合作项目。”一名力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年内力帆整体上市之后,跟斯巴鲁谈合作应该长了底气。
据该人士透露,目前包括重庆发改委和力帆等多股力量,都在为斯巴鲁合作项目积极奔走。“虽然是否合资尚无定论,但重庆政府和力帆的高层都跟斯巴鲁有过初步的交谈。”对此,近期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也表达了对于斯巴鲁合作的意愿,但他拒绝谈论合作的细节。
尹认为,“斯巴鲁这个话题很敏感,因为什么事情没有成功就开始谈,就不会成功。所以对于这个话题,我只能说有这个意愿,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一起关注。”同时,尹也向记者表达他的观点:力帆自己的品牌永远是我们的主导,但是我不排斥和分摊一块出来,分出一部分资金、部分资源可以和外资合作,可以和国有的合作,可以和其他的民营企业合作,因为企业太大,纯粹靠力帆一家,可能难以做到。但是我是坚守自己的自主品牌,我觉得百年以后,我的力帆还在,已经是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了。
在力帆进入斯巴鲁争夺战期间,先后有媒体报道称,包括国企老大一汽、上汽、北汽以及自主品牌奇瑞、江铃都参与了斯巴鲁的”合作洽谈“,但均无实质性进展。与这些对手相比,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政治资源,力帆缺乏耀眼的优势。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力帆最大的优势可能是它灵活的体制。如果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合资伙伴,在采购、生产、营销和品牌等合资公司事务上,力帆应该会比前述财大气粗的国企们更懂得如何“让权”给比自己更有实力的合资伙伴。
事实上,力帆加入争夺斯巴鲁项目本身底气不足,但由于有重庆市政府的积极推动,力帆才热情高涨。尹明善坦陈,“市政府和我们都在这事努力”。对于力帆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尹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称,力帆学习并崇敬的对象是“本田”。“从摩托车延伸到汽车,最成功的本田,我很佩服他,他们摩托车做到世界第一的时候,开始做轿车,到今天为止轿车也做到了世界第一流的水平。而且它们的汽车销售收入是摩托车销售收入的九倍。”
他还告诉记者,“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估计今年最迟明年,汽车和摩托车在规模上就会达到一比一。现在在利润方面,我们的摩托车要更高一点,因为摩托车更成熟一些,至少规模可以做到一比一。要不了多久,汽车和摩托车的比例可以达到2:1,最终的追求,我不敢像本田那么成功达到9:1,我想5:1还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