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话,在4月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曾以保守著称的本田汽车将发布针对中国市场的一系列计划,力争在本土化上向成熟的德系、美系车企靠拢。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一系列计划将包括启动本地化产品战略、今后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生产并推广到全球等。值得一提的是,本田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产品,并非指此前其在中国两个合资企业早已公布的自主车型,而是指属于本田品牌的中国本土化车型。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本田中国区总经理仓石诚司时,上述消息得到了对方默认。
本土化策略“三步走”
上述消息人士称,本田在中国的本土化策略将分三步走,首先是组建中国研发本部,在北京和广州两地配置研发人员。今年1月,在位于北京的本田中国总部,一个初期由六七个人组成的技术团队就开始运行,他们的任务是为本田新车型开发做前期准备。仓石诚司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这些人的办公室就在其旁边,为的是可适时敦促他们的工作进展。
成立这个团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本田理应有专为中国开发的产品。本田每个新车型的研发,都有其针对的主导市场。但目前本田在中国的热销车型中,雅阁是为美国市场开发的、飞度是为日本市场开发的、思迪则是针对泰国等东南亚市场的。
而且一个不好的信号是,此前在中国推一款便热销一款的本田,近两年在中国推出的车型却难言成功,如东风本田思铂睿和广汽本田歌诗图,都未取得预想效果。其中一个被广泛提及的原因就是,缺乏更深入的本土化设计。
因此,本田中国本土化策略的第二步就是,尽快拿出为中国开发的原型概念车,仓石诚司希望拿出这款车的时间点是2012年的北京车展上。为推进这一战略,本田计划通过在本土化采购上利用中国资源来降低成本,并把日本一些研发资源向中国倾斜。
对于这款概念车的样子,仓石诚司称:“也许是传统三厢车,也许是全新类别,但一定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究的,(年销量)最少不低于5万辆,最好能达10万辆以上。”
在第三步中,本田的部署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目前丰田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已销售一段时间,有向好的趋势。仓石诚司决定,明年开始以进口形式引进混合动力车,并开始为国产作准备。
保守中“激进”
本田此番推进本土化策略,与自身产品线过短及在中国吃过“苦头”有关。
虽然本田在中国有两个合资企业,但合资已12年的广汽本田算上前不久上市的歌诗图,目前仅有5款车销售,另一合资企业东风本田,算上混合动力车也才仅有4款车销售。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本田在中国的两个合资企业之所以成为合资自主品牌的先行者,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线过短。
此外,本田在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过于保守,始终坚持“销量大于产量”原则的本田,过去几年在中国总是产能吃紧,供不应求,也因此错失了更多市场份额。统计显示,2010年本田在中国销量达65万辆,超过了两家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总计60万辆的产能规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2010年广汽本田被挤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前十名,在华市场份额下滑到十年来最低的3.6%,且增幅连续五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本原因就是产能不足。
在本田发布的未来产能规划中,2013年广汽本田是48万辆,东风本田36万辆,还有本田出口公司的5万辆,总计可达89万辆。但那时的大众与通用在中国的产能规划早已是200万辆以上,差别可想而知。
或许正是这些原因,使本田有了上述新的“激进的”本土化策略,仓石诚司也坦承:“虽然总部对中国的业绩还是满意的,但如从竞争对手及中国车市的整体成长速度来看,本田做得不够好。”
眼下来看,本田“跟上中国市场增长速度”的想法虽然保守,但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回归理性的大背景下,如要顺利实现也面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