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突围之路
而抛开政策层面,自主品牌也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除了发布新品牌,向中高端车试探外,近期沸沸扬扬的与外资企业合作的消息显示了目前自主品牌突围的一个方向。
近日,因发不出工资而濒临破产的萨博,与中国几家自主品牌之间的数段“纠葛”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萨博与众泰闪婚闪离之后,最终与庞大汽车以及青年莲花签订了合作协议。
“按照品牌溢价能力,国内汽车市场的层级划分非常明晰。”汽车分析师张志勇认为,品牌溢价能力最强的当属进口车品牌,尤其是进口超豪华车和高档车;其次是像大众和丰田这样的国产合资洋品牌;再往下是有洋品牌背景或血统的自主品牌,例如奔腾和荣威等,而纯自主品牌毫无疑问则是排名垫底的。
这也无怪乎一汽、上汽、东风等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借助合资企业技术优势,无论在品牌形象还是价格定位上,都适合在市场上发力。这种合资下的自主模式刺激着自主品牌车企重新寻找冲高的新路径。
眼下,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合资戴姆勒、奇瑞欲牵手斯巴鲁,这些自主品牌车企积极牵手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行为,都被业界视为提升品牌形象的一条捷径。
向寒松向记者表示,在这个汽车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合资、收购确实是一条捷径。“企业通过这种资本运作,对企业自身管理、技术等等都会有帮助。而单单依靠自己从最底层开始发展,靠自己摸索,往往比较缓慢。”
与之相反,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却向记者表示,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方式并不看好。“合资之路,在利润获得方面是一条捷径,中方企业可以很快分享利润,但是技术上面还是比较难得到好处的。”他指出,因为外资技术的保密性,合资品牌只能学到一些管理方面的东西。
“收购是获得技术的一个捷径,但能不能消化还是很有挑战。此外,一般能收购的标的,都是质量不太好,品牌竞争力下降,开始走下坡路的汽车企业,即使能够消化,获得的先进技术是非常有限的。”该分析师说。
上述分析师认为,自主品牌在加大技术研发的基础上,目前突围之路首先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中国市场上,合资品牌占主导优势,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成长路还很漫长,要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以及价格定位,在此基础上再去延伸。
另一方面是发展海外市场。他指出,“在海外市场自主品牌发展很好,比如奇瑞、江淮、长城等等。在亚非拉等市场,自主品牌很有优势,因为他们那边工业比较少,竞争也比较少,自主品牌性价比较高,有竞争优势,发展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