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打算。”沃尔沃中国副总裁宁树勇所说的打算,便是这次在三亚学院成立的国际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一年多后,包括国际商务学会主席、美国弗罗里达国际大学冯·格里诺教授在内的十几位学者成为研究中心的座上客;而他们研究的首个课题便是李书福钦定的1959年沃尔沃在全球汽车工业中的地位——“这样一头猛虎怎么就没落了”这是李心中的疑惑。
当然,在研究中心的项目中,还包括诸如吉利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与建设、跨国并购中的企业文化融合与并购后整合模式研究等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对于沃尔沃的发展,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并购之后的文化融合,更是如此。”李书福并没有正面回复关于并购后吉利与沃尔沃之间存在的文化冲突,但事实上,李曾自曝双方在未来沃尔沃车型定位上存有分歧。尽管事后李本人用“君子和而不同”来表明管理层的分歧是公开且坦诚的交流,但如何尽快让沃尔沃这只昔日的猛虎在新的所有权框架下释放出更大能量,却是李迫切希望得到的。
这种能量的释放不仅局限在沃尔沃自身盈利能力的恢复,还包括如何“反哺”被他称作“兄弟”般关系的吉利集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指吉利并购沃尔沃),所以一定会让沃尔沃更好地帮助吉利发展,并且是兄弟俩相互帮助。”
在具学术意义的研究中心成立之前,一个较之更能实现李书福所说的“兄弟俩相互帮助”目标的吉利-沃尔沃对话与合作委员会已经成立并运行一年多。如今,这一委员会将取得实际收获。
“大家反复地对话,寻求合作项目,现在有了一些进展,1-2个月之后便会公布。”李书福自我爆料。
今年1月,在全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的低迷中,吉利的业绩成为亮点。全国乘联会数据显示:当月吉利汽车国内销售综合数47335辆,国内外销售批发数38477辆,仅次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合资品牌,位列全国乘用车车企第六,超越国内所有自主品牌,名列第一。
“吉利的表现得益于其持续进行的战略转型,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品质吉利’、‘稳健发展’、‘品牌线管理’转变和调整的成效已开始发酵。”有吉利高层表示。不过,对已经进入战略转型第三阶段的吉利,更像一位“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长跑选手。此时能得到沃尔沃的助阵,则可让自己的耐力更为长久。
如果说沃尔沃能否尽早国产将决定其5年后中国战略的成败,那么沃尔沃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则将决定吉利和沃尔沃“两兄弟”更为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