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狂热情绪越低,对车商和产品就会越挑剔。
11月3日,在中国大陆同时和日产汽车、本田汽车以及法国标致雪铁龙有合资企业的东风汽车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利相比去年同期大跌16%,来自这些合资企业的收入有1.1%的跌幅。其中,东风日产销售量减少14%,东风本田销售量下降34%。
有分析指出,部分日本品牌对中国市场有错误的估计。本田设立的野心勃勃的中国销售目标,并向经销商发出了远高于实际销售能力的产品。
日本车企严重受创
不过,这种不利表现甚至不仅限于东风汽车。
据媒体报道,同样在香港上市的广州汽车公司和丰田、本田以及菲亚特都有合作。公司在近日也表示,第三季度中的合资企业收入有30%的同比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本田汽车的产品看上去更老,如果考虑经销商愿意给出的折扣率,定价某些时候也是偏高的。与之类似,日产汽车也向经销商发出了太多车,造成了大量的库存。
此外,日本品牌也存在更广泛的形象问题。在伯恩斯坦进行的一次消费者调查中,4万名受访者中有51%表示不会考虑购买日本车。麦格理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事件之后,日本品牌整体上挽回了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在2014年再次丢失了部分份额。这其中的主要赢家是多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和美国福特。
野村证券指出,在截至3月结束的一个财年中,日产汽车全球销售量中的24%在中国,本田汽车的这个比例是18%。丰田汽车的中国市场占比相对较低,只有9%,而且2014年以来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相对更好。
“中国车市是特色的市场,日系车在中国没有找准方向。日系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都做得不好,这既有日本政府的责任,也有日本企业的自身问题。”崔东树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日系车在中国曾有着辉煌的日子。2004~2008年的日系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2%持续高涨到30%,但2009年开始的日系份额大幅下滑,2014年1~9月下滑到16.4%,9月又进一步下滑到16.2%。
崔东树表示,中国消费者买车考虑到社会的潮流和别人的看法,自身的主见并不很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但我们与其他国家也有一定的矛盾,只是日本安倍政府的做法过于激进,严重伤害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感情,因此中国的社会舆论形成持续的对日的反击。中国消费者购车肯定要考虑安全性因素和情感因素,部分消费者因情感因素不买日系车,这也是日系车非自身原因而丢失的部分潜在群体。近几年日系的中高端车型相继失去明星地位也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等购车的回避因素。甚至以日系为主的军车SUV也被明确采用国产品牌车型,这也是日系的损失。
需尊重中国市场
日系车销量走低虽然有新旧车型更迭的原因,但很多新上市的日系车也是折戟沉沙,尤其是这两年日系中高级车在中国已经完成新旧更替,但新车表现总是大跌眼镜,产品仍是水土不服的。
崔东树表示:“个人对日系车在中国的走弱感觉很担忧,毕竟丰田等是世界最大最强的车企。多少风浪也没有严重影响丰田,而且丰田可以漠视中国的状态,其内心是很强大的,不为短期利益改变,这也是我们的风险。我们的自主品牌前期都是学习模仿日系车,近期普遍转向欧系,这也是巨大的学习过程损失。近几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表现很差,完全没有体现在日系车优势的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站稳市场的效果。”
纵观世界车市,发达国家大部分都有侵略史,而这些车企也有很多是在他们曾经占领的国家的市场表现较好,历史问题不是主要的,关键是正视历史,改善自己。
“我想日本政府和车企如果真心反省,真正的重视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强力推进本土化的车型研发,加速先进技术的导入,设计契合目标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的产品,日系车还是有在中国恢复的机会。”崔东树认为。
对于日系车企眼下的处境,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十分生动地形容为:“冷风吹得热汗流”。意思是不管外面环境怎么变,冷风也好热风也罢,东风日产都要有自己的梦想和热情,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如果不能改变外部环境只能改变自己,要不留遗憾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明年东风日产将吸取今年的教训,加快推出新品,包括NISSON品牌3款新车和启辰品牌的1款新车。但是单一依靠新品是否就一定能力挽东风日产销量大跌的狂澜?在SUV和MPV这两个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东风日产的产品并不丰足,SUV仅有奇骏、逍客、楼兰(该车型基本停产),MPV车型为零,东风日产这个SUV市场的迟到者,就算明年推出MPV,怕是也赶不上MPV市场的最佳进入期了。
不过,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认为日系车企在华有进有退实则是日系车企所属上层财团的战略。
白益民告诉记者:“一方面,增速放缓,市场需求日趋饱和是中国车市发展大势所趋; 另一方面,日系车同质化严重,中国消费者对日系车接受能力有限,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日系车有可能再次抱团并作出战略调整。有的日系车企在华继续扩张,有的则会收缩战线,转战其他市场。譬如,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丰田在华持续发力,日产在华作出让步,减轻丰田竞争压力。那么,丰田有可能就会在南美市场给予日产更多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