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主流汽车网络媒体联盟讯:以模仿与抄袭吸引大众眼光,并且受到市场热捧的汽车品牌,已不是一个两个,8月初正式上市的陆风X7,因为与路虎极光95%的相似度引来了众多目光青睐,但同一个套路却遭到网友极大的质疑,模仿的了外表,模仿的了质量吗?
中国版“极光”火外表
自代号“E32”的陆风车型曝光以来,与路虎极光95%的相似度惹来了各种各样的讨论,一时间,论坛里、微博上唾沫横飞……那景象也真是热闹极了。
8月初正式上市的陆风X7,随即打出了“活出你不凡”的营销基调,官网上也挂着“梦想驾临,就现在”的广告,这种心态摆明了就是给喜欢而暂时买不起路虎极光的消费者一个“实现梦想的选择”。
据了解,对于陆风x7的外观设计,捷豹路虎方面反应强烈。捷豹路虎ceo施韦德曾愤怒地表示:“出现这种抄袭现象令人极为沮丧,这是不允许发生的,知识产权归捷豹路虎所有,如果破坏知识产权,就是违反全球适用的国际规范。”同时,一位捷豹路虎中国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针对此次陆风x7与路虎极光设计相似的问题,捷豹路虎方面正在展开调查,收集证据,将采取一切适当的手段保护知识产权。
有先例,抄袭就有理了?
日产Skyline GTR和道奇 Challenger RT如出一辙,日产Prince Skyline模仿通用Pontinc、马自达Cosmo Sports模仿Lotus Eroupe……近期,一篇《中国山寨?!日本才是山寨鼻祖!》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我们读完这样的文章都会深有同感,并以“抄袭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结局,进而友好倡议大家饶了中国品牌,多给中国品牌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少一些嘲笑和质疑。
以上观点,大部分我是赞同的。
百年汽车工业发源于欧洲,主要以德英意法为代表的欧洲品牌曾占据了半壁江山。之后,美国福特用T型车宣告了批量制造时代的到来,福特和通用迅速崛起。相比欧洲和北美,亚洲以日本三大汽车品牌为代表的厂家起步晚了很多,早期在核心技术实力上与欧美存在不小的差距。
如今的世界汽车格局大家都非常了解了,以可靠性、燃油经济性为核心竞争力的日系品牌占领了北美市场大幅份额,丰田屡屡夺得全球乘用车销量冠军宝座。虽然不少中国消费者仍然在拒绝日本车,但对日本车企的实力,大家是高度认同的。
但请注意,日系品牌也是从山寨开始的,与“抄袭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并不形成直接的逻辑关系。这就好比你的同桌曾经调皮捣蛋考试作弊,后来“改邪归正”,勤奋努力,考得全班第一名一样。你不能认为,因为现在的第一名曾经也做过弊,所以作弊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情……
其次,给中国品牌一些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少一些质疑的声音,我是比较赞同的。但与此同时,那些正在玩儿模仿的厂商们还是得摆正心态,趁这个时间踏实修炼内功,争取在一片骂声中早日翻身把歌唱。
可以发现,那些曾经以模仿为主进行设计的中国品牌,如长安、吉利等,已经通过建立海内外设计团队,具备了独立进行整车设计的能力;也有像东南、海马这样的品牌,重金聘请国外成熟的汽车设计公司,增强其在外形设计上的能力。但有些品牌却在模仿抄袭的路上越走越窄,如华泰。因此,陆风和众泰们,再加把劲儿吧。
模仿抄袭是无奈之举
试想,如果车企具备了良好的整车设计研发实力,有稳定的业务收入,他们会干出模仿抄袭的事儿吗?至少,笔者认为不会。虽然成熟的合资品牌们在设计上神似的案例也能列举一二,但偶然相似与蓄意模仿是有很大区别的。
因此,中国品牌中实力偏弱的陆风和众泰们,制造了便宜的路虎极光、奥迪Q5、大众途观,不外乎是为了维持企业生存,从这个角度看无可厚非。
当然,前提得请一个靠谱的法律顾问团队或者抢注设计专利,以规避掉一些麻烦。陆风X7如此明目张胆地模仿抄袭了路虎极光,为何被侵权方路虎反倒默不吭声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针对外观设计专利,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相关国际协定,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而申请人要求优先权,期限自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开始计算。应用至路虎极光,即2010年12月广州车展。我们在国家专利局上所查到的路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于2011年11月24日。
很显然,路虎没在中国亮相6个月之内在中国申请专利,失去了“优先权”。鉴于极光在2010年12月21日于广州车展首发,极光的外观设计在中国境内就成为了一个可能的“现有设计”。如果路虎提起诉讼,陆风可以基于该次车展的相关材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无效宣告请求,请求复审委员会宣告路虎的上述专利无效。这样一来,路虎有可能拿到了一个无效的专利证书,可能被反判所有专利无效。
此类案件往往以被侵权方提起关于侵犯知识产权或者不正当竞争来维权,但根据以往的同类案件看,知识产权案外方往往是难以胜诉的,典型案例有丰田诉吉利商标侵权败诉,本田告双环两次败诉等等。可以说,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为中国品牌的模仿之路提供了一定的庇佑。
另一方面,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十分淡薄。我们这代80/90后大部分都是用着盗版Windows,听着免费下载的互联网音乐长大的。从小我们就没怎么在“知识产权”上花过钱,习惯了“拿来”之后,长期以来培养的消费观念让我们容易忽视其他人的智力成果。
同理于汽车行业,我们也似乎习惯了说“某某某仿的大众,某某某仿的宝马”之类的评论,逐渐麻木。自主SUV的消费群体大部分都是首次购车,他们之中有相当大比例生活在三四线城市,他们更容易接受“英雄不论出处”的产品。
当众泰模仿出来的T600月销过万,那些已经具备自主设计研发的车企内心一定是崩溃的,这的确有些不公平,人家可是站在神车的肩膀上……这对勤修内功的自主车企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车聚君认为,别灰心,消费者最终还是识货的。
对仿品“极光”们而言,一是抄袭有瘾,很难诫;二是从良有成本,越往后越高。可能像童话结尾说的,她穿上烧红的舞鞋不停的跳啊跳,直到倒地。另外,往大里说,盗版“极光”们所获得的短期商业利益,是以牺牲掉所有中国品牌的国际(甚至国内)形象为代价的。这个修补之路将非常漫长,且成本之大,不可估量。
造车也是一场长跑。用抄近路手段可以赢得一两个赛段,那往后呢?所谓赢了战斗,输了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