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这个标语,通常是商家广告上自抬身价用的,但千万别因此小看了这个世界500强的头衔,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一直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著名、最权威的榜单。
消费者对于进到榜单的品牌也是有一定的认可度的,而汽车这种大宗商品,讲的就是品牌和知名度,所以车企对这个榜单也是蛮重视的。
就像2016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刚出炉不久,就一共有18家车企上榜,德日美韩法瑞印基本都上了,其中上榜的中国车企有6家,占上榜车企总数的三分之一。
和去年的500强榜单差不多,依然是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广汽、吉利,6家车企对比去年仅在排名上略有变化。这也反映了中国的车企在国际范围内,有了相对稳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实力”阵容。
进500还不够?
不过,谁不希望“6”这数字能往上再涨涨呢?毕竟中国规模以上的汽车制造行业有1万多家企业,就算是我也不能完全数完它们的名字,并且论汽车保有量,中国也是世界第二的,所以只有6家车企上榜,数据还是不够漂亮的。
相比之下,入围500强的除了跨国车企之外,也有普利司通、米其林、采埃孚、博世、3M等零配件厂商,这些都是车型配件单上的老面孔了,其实不用我说,大家都懂,汽车零配件等领域产生的商业价值,往往比卖一辆车还多。
所以为什么500强中也有非整车的企业入榜,就是因为它们通过为其他车企提供更符合技术指标,更有成本优势的产品,从而在售车的利润中也能分到一杯羹,因此,仅仅是一些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是不能完全使国内汽车工业得到“升级”的。
或许当国内销售和出口的车型甚至是国外生产的车型都用到中国生产研发的关键零部件的时候,500强中才会出现更多跟汽车相关的企业。
进500强就有料?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上了500强榜单就代表着中国车企的真实实力了吗?据报道,财富杂志评这个500强,主要是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统计透明度、企业管理水平、其他机构对企业的相关调研,最后还是以美元来计算销售收入的。
例如500强中的那些零售业巨头、能源巨头、房地产巨鳄,有的刚从破产中走出来靠领政府贷款,有的靠干副业赚钱,但是家底雄厚,旗下的子公司灰常多,就算亏损也有能力把坑填上,所以怎么算都是“人生赢家”。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榜单的评选角度是比较单一的,就是看利润,那么相比之下车企属于制造业,说白了就是干实业的企业,其利润构成大部分来源是汽车及其附属服务的销售,所以,车企的利润上去了,也就说明了其营销策略、生产技术等方面是“有底”的。
就拿这次500强中排名最前的上汽集团来说,上汽集团2016年上半年的销量为300.2万辆,增长4.9%,下半年旗下也陆续有多款新车投放市场,以及工厂产能的提升,业界也预计全年完成617万的目标销量是大概率的。
虽然说老外这个世界500强的评比很“拜金”,但还是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的,对于车企这种偏技术的制造业来说,虽不能完全体现其研发能力有多么多么领先,不过却能反映出这家车企在发展方向上,至少目前是对头的,对于汽车工业的进步是一种积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