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用车频道 >> 用车心得 >> 正文内容

“加油站缺斤少两”暗访 搜捕“油耗子”【2】

文章来源:     2010-06-13 09:12:28     编辑:酷车369  
导读: 调查时间:6月7日调查内容:加油站是否“缺斤少两”调查对象:中石化红牌楼加油站中石化金晖加油站中石油高新加油站中石油城南加油站壳牌锦华路加油站壳牌高新大道加油站御河加油站西北石油东光加油站选取方式:读者举报+随机抽查调查见证:沈先生调查人员:汽车时尚报“在一线”新闻组你是否遇见过加油站“缺斤少两”的现象?你是否对加油机计量的准

 

■调查时间:15:50

■调查对象:壳牌高新大道加油站

■购买油量:2.02升

■足秤得分:10分

■点评:稍微有多

在壳牌的加油站终于有了一点点“突破性”进展,于是我们决定再找一家壳牌的加油站进行调查。不一会儿,我们到达了壳牌高新大道加油站。

跟壳牌锦华路加油站相比,这家加油站的生意显然好得多。我们到达的时候,加油站内排满了等待加油的车辆。好不容易插了个队,跟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接上了头”:“我们想买两升散装汽油带走。”可能是因为太忙的缘故,工作人员并没有多问什么,直接拿起加油枪给我们加好了13元钱的油。

经过几次“实战”,我们轻车熟路地拎起油桶,躲到了停在加油站旁边的车后面,开始就地“解决”。满怀希望地取出量筒——两升稍微有多……

不少反多,看来,壳牌的加油站“软秤”是个别现象。

■调查时间:16:33

■调查对象:中石油高新加油站

■购买油量:2.02升

■足秤得分:10分

■点评:足量足秤

收拾起失望的心情,我们继续踏上暗访调查之路。随后,我们在路旁发现了中石油高新加油站。“调查了5家加油站了,还真没有中石油的加油站。”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车开进这家加油站,下车,买油。

此时这家加油站显得比较冷清,工作人员简单的询问了我们买散装汽油的用途之后便开始给我们加油。暗访“道具”的造型,在工作人员眼里来看,显然很奇怪,加油的时候,引来了其余几位工作人员的“围观”,看得记者生怕“露馅儿”。还好,经过我们的“特殊”处理,桶内很黑,看不出来有个量筒藏在桶里。

终于,两升汽油加完了。我们拎起油桶,付钱,走人。

在离加油站不远处,我们取出了量筒——刚好两升……

……

■调查时间:17:03

■调查对象:中石化红牌楼加油站

■购买油量:2升

■足秤得分:8分

■点评:差了接近100毫升?

“看来今天是要‘空手而回’了,要不再调查最后两家?”沈先生看来还是不太甘心。记者也觉得,壳牌的加油站调查了两家,干脆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也再各调查一家吧。主意打定,我们开车往报社的方向走,准备顺路调查。

路过红牌楼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中石化红牌楼加油站。经过几次调查,我们已经把调查套路“模式”化了。一套“模式”走下来,我们很顺利的就买到了两升散装汽油。随后,我们找到一处僻静地,取出了两桶——两升不够!差了接近100毫升!

这个发现无疑让我们惊喜不已,终于抓到“油耗子”!“我们高兴得太早了”经过一下午的调查,沈先生此刻倒是比我们冷静,“你们看,桶里面也有油,上次取出量筒的时候里面都还没有油的。”记者一看,果不其然,藏量筒的桶里面也有少许汽油,把我们用来吸收光线的深色纸张都浸湿了。“应该是刚才加油的时候反冲出来的。”记者看完之后分析道。

不管怎么说,从量筒来看,的确是少了接近100毫升。而因为反冲而洒出的汽油究竟有没有100毫升,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调查时间:18:11

■调查对象:中石油城南加油站

■购买油量:2升

■足秤得分:7分

■点评:这次没有洒,真的“软秤”

虽然中石化红牌楼加油站“软秤”有因,但还是给我们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信心。顺路我们又满怀热情地找到了最后一家调查对象——中石油城南加油站。

由于已经有过两次“洒漏”油的“教训”,这一次我们特别更换了一张干的垫在桶里用来吸收光线的深色纸张,并小心地叮嘱工作人员,千万不要洒了:“小心一点,这两升油是用来施救的,万一洒了不够,客户要投诉我们的。”虽然记者的借口十分“蹩脚”,大有“小题大做”之嫌,但是工作人员手上的动作还是放轻、放慢了。终于,没有洒漏一滴油,至少,没有漏在桶外面。

来到一处人比较少的地方之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量筒。这次倒没有先关注量筒的刻度线,而是先看了看垫在桶内底部的纸张——还好,干的。我们长出一口气之后,将目光对准了量筒——两升不够!

这次没有洒,真的是“软秤”。终于抓了一个小“油耗子”,但此时我们已经高兴不起来了……

【记者后记:“杯具”了】

“杯具”一:

暗访了八家加油站,我们的车就一路跟着喝了八家加油站的“混合汽油”。沈先生笑称:“你们的车简直喝了一回‘鸡尾油’,哈哈。”

面对油质参差不齐的汽油,我们心里还真没个底,也不知道对车有没有影响,还好目前没有发现车有“呕吐”等现象……

“杯具”二:

暗访调查结束后,我们兴高采烈地宣布“大功告成”,得意忘形的我们还想在网上看看有无如此暗访的先例,谁知这一查让我们直接“傻了眼”。

原来,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检定加油机的标准器计量准确度应不少于0.05%~0.01%,而玻璃量杯的允许误差值为±1.0%,我们的调查方式显然是不合国家标准的。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油品最小被测量值为5L,检测时还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如温度、测量时间等因素。而我们的检测方法虽然尽量在避免这些问题,但不能满足检定加油机要求的多方误差也是客观存在的,检测结果不足以认定这八家加油站有计量短少现象。

唯一让我们心慰的是,通过我们的暗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加油站还是“足秤”的。但是想到这我们不禁又要想:既然我们“不合标准”标准的检测结果都是“足秤”的占大多数,那么如果按照标准流程来检测,结果也只能比我们调查的结果差而不会再比我们调查的结果好了吧?同时,我们作为一个媒体仅仅买了2升汽油进行调查检测的工程都如此“浩大”,那换了您自己想检测一下呢?岂不是更难?

【后续:我们将再查出现“软秤”现象的加油站】

虽然经过我们这次的调查,大多数加油站都做到了“足秤”,但是“软秤”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尽管有的“软秤”是因为汽油洒漏造成的,但是究竟洒漏的量和“软秤”的量是不是相同,我们还不得而知。

所以,这次调查结束后,我们也和沈先生约定,下个星期再去调查一下出现“软秤”现象的几家加油站。既然国家规定汽油最少被测量值是5升,那么下次我们就买20升来检测。

最终结果如何?请继续关注!

【相关链接:加油“缺斤少两”你应该知道的】

汽车在说明书上明示的只是油箱的“额定容量”,未标注“最大容量”。而“额定容量”比“最大容量”要小很多,因此即使加足额定容量也加不满油箱。大部分缺斤少两的投诉是因为消费者不清楚油箱的额定容量和最大容量差别所致。多数消费者认为说明书上明示的油箱容量就是汽车油箱的最大容量。 实际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说明书标注的汽车油箱额定容量不能超过油箱最大安全容量的95%。有相当部分的汽车生产商都以最大安全容量的90%或85%为标准标示油箱额定容量,所以标注50升的油箱,可装近60升汽油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目前大多品牌汽车在使用说明书上明示的只是油箱的“额定容量”,未标注“最大容量”,因此“额定容量”经常被误解为“最大容量”。特别是轿车系列,由于厂家从车身整体结构和美观等方面考虑,油箱形状不规则,轿车油箱“额定容量”和“最大容量”之间存在的差值更大。加油站如果极力加满全箱的油,就容易引起司机对其计量准确度的质疑而进行投诉。

若您担心“缺斤少两”请选择以下措施:

监督加油站内油品管理人员用站内配备的公平罐,对加油机流量进行检测。

可向当地计量监督局投诉。

仔细辨认两证一封:计量合格证、加油机强检证、加油机流量铅封。

对“缺斤少两”的误解:

误解一:加油量不该超出油箱标注容量

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出于安全考虑,汽车燃油箱的定额容量应控制在最大液体容量的95%。因此,汽车生产厂家在标注燃油箱定额容量时,至少留出5-10%的容量。

同时,燃油箱的额定容量是设计值,由于生产工艺等艺术影响,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容忽视的误差,如果顶个容量是100升,加满时超出几升、甚至是10升左右是正常的。

误解二:油表应准确反映加油量

不分汽车仪表盘沙皇尼古的油表是通过有箱内浮子的上下浮动带动电子传感器,再将产生的电子信号传递给油表指针,从而显示其油量。当汽车处在上下坡或者浮子没有在“准确”位置时,很难准确判断油量多少。

误解三:用行驶公里来判断加油量

实际上,道路的好坏、车速、交通堵塞、开空调、车辆负载、油路渗透和油品质量、甚至驾驶技术都会影响油耗量。

关键字:油量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