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车险一直被认为是汽车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提到车险,很多人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售后服务。然日前“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的发布,正式打破了这一局面,让车险开始从后装市场逐步渗透到前装,成为汽车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7月20日,在中保协的指导下,由中国汽研和中保研联合成立的“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在重庆正式发布了“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测试评价规程”。该评价规程主要是针对4月份发布的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体系中的四大评分项目——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性的补充,为每一个测评项目制定具体的试验规程和评价规程,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统一尺度”。
其中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方面,据了解总分是30分,耐撞性区域满分6分,维修经济性区域满分是24分,当对选取的车型按照试验规程开展测试后,可根据综合得分高低,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碰撞过程中安全气囊发生起爆现象,则评级直接为“较差”。因为此项测试参照的是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通行采用的试验方式和评价规程,开展实车碰撞研究,车速仅为15km/h,若在此车速情况下安全气囊尚会起爆,车辆安全性的确令人堪忧。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的评测则是通过结合国内保险赔付情况和国外保险行业汽车技术研究机构的研究,针对保险赔付案例中人伤程度最严重、赔付风险最突出的情况进行实车测试,主要包括正面25%小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挥鞭伤四种典型工况。这里的四项测试,每一项都会单独评测、打分,然后根据最终的得分情况,为后期同类车型的保险费率厘定提供数据支撑。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满分也是30分,考察指标主要是对腿部如大腿、小腿,及头部的伤害程度,其中腿型试验满分6分,头部试验满分24分,然后按照各自的试验规程进行实车测试,评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之所以选取这两项指标,据了解是因为中国道路交通中人车混行十分常见,路况条件较为复杂,加之人们的道路交通法规意识不强,导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高发。而行人事故中主要的损伤就是人体小腿伤害、大腿伤害和头部伤害,且这一类伤害,尤其是腿部伤害,从保险角度来看,常常会导致伤员行动不便,及需要大量的治疗和看护成本
比较之下,车辆辅助技术由于目前尚未大规模应用,安全指数满分相对较少,只有6分。测试项目目前也只有两项,分别是FCW(前方碰撞预警)1分,AEB(自动紧急制动)5分。不过后期会结合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增加更多的考察项目,以推动汽车安全技术的进步,最终通过行车风险的预防和降低,实现对车辆和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保障和保险标的风险的降低。
据了解,在此次测试评价规程正式发布之前,中国保协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其实已经开展了长达三年的体系研究,通过借鉴大量国外成熟的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指数体系。在此过程中,他们先后在重庆和北京成立了2个联合试验基地,1个“安全指数”管理中心,测试了近20款主流乘用车车型,涵盖合资、自主不同品牌,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测评经验,同时结合保险赔付数据,才终于完成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顶层构架和体系设计。
可以说,此次测试评价体系的发布是车险从后装市场向前装进发的重大跨越,不仅有助于保险企业制定更合理的理赔和差异化费率厘定机制,引导车险行业健康发展,更通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钱袋子”,倒逼上游车企提升汽车安全技术水平。
而除了发布规程,本次发布会上,“安全指数”研究团队还参照美国IIHS侧面碰撞测试规范,首次公开展示了“车内乘员安全分指数”测评项目—侧面碰撞。这是继2017年4月6日“安全指数”研究团队向国内首次公开展示小偏置(参照美国IIHS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规范)测试项目后,又一次重要的公开测评试验。在“安全指数”研究团队看来,中国市场在售车型在车身结构、侧气囊和头部气帘配置率方面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如果没有这些优秀的设计和安全配置,加之撞击侧本身吸能空间相对较少,前后排乘员很容易受到生存空间和头、胸部受伤的威胁,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所以无论从保险的角度,还是消费者安全角度来看,开展类似的测试都很有必要。
未来,研究团队表示,一方面将继续结合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趋势,进一步完善测试评价规程,使之更好地满足车险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则秉承“成熟一个,应用一个”的原则,持续进行车型测试,根据近2年内上市车型的销量、车型保有量、出险频率、新上市车型优先选择等择车标准,在兼顾A级车、B级车和SUV不同车型的前提下,选取相关车型进行测试,配置以安全配置为主,不过也可以进行其他配置测试。如此循序渐进,以争取覆盖更多的车型,来指导消费和车险费率定价参考。而对于那些评分不佳的车型,结合测试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可用于引导汽车生产企业优化和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从而达到持续推动车企不断优化汽车安全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