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内容

动力电池攻守战 | 车企狡兔三窟,应对宁王独大

文章来源:酷车369     2022-05-24 14:53:35     编辑:bayek  
导读: 2021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爆发的一年,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崛起的一年。

2021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爆发的一年,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崛起的一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4.8%。在2021年的汽车零售销量中,传统燃油车减少了102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增加了188万辆,同比增长169%。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走势,在2021年形成了强烈反差,新能源汽车正逐步替代燃油车,拉动车市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小孩长大,过去的衣服就会穿不下。同样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过去的供应链体系也会“吃不消”。与新能源汽车相伴而生的新型供应链体系正在加速成长。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供应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近期受疫情反复、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新能源车企频频因电池供应紧张而延迟交付,电池供货量近乎成为保障交付的“天花板”。

一方面是迅猛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的创新技术不断涌现,车企欲通过不同的电池供应商方案,甚至自研来降低成本,搭建更加稳固的电池供应链体系。

尽管头部效益已经显现,但不乏过去在电池领域早有积淀的新玩家频频入场,动力电池产业的“攻守浪潮”才刚刚席卷。

狡兔三窟,应对一家独大 

疫情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为全球化工业增加了隐形的物理阻隔,让工业日渐朝逆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卡脖子日渐成为高频词汇,对汽车产业尤甚。因为从芯片到动力电池,中国汽车供应链被“卡脖子”折腾得够呛。

在“墙里开花”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定的零部件供应商仍然无法满足车企的安全感,动力电池产业尤甚。

“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车企选择动力电池供应商时的原则之一。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暴涨,已从2021年一季度均价不足5万元/吨,到2022年同期的均价增长超过了51万元/吨。这是车企缺乏安全感、渴望通过布局动力电池产业换取稳定供应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动力电池攻守战 | 车企狡兔三窟,应对宁王独大


传统车企深知汽车供应链的复杂性,为了掌握主动权,不会将核心零部件寄望于一家企业。

在动力电池供应商的选择上,传统车企的布局更为多元,除了选择成熟的电池供应商,还会通过自研、孵化的方式,旨在将新能源汽车的“心脏”握在手上,一雪在燃油车时代中的发动机“卡脖子”之耻。

上汽集团早在2017年6月,就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设立上汽时代(电池)和时代上汽(电芯)两家公司,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三电领域;

长城汽车则孵化出旗下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蜂巢能源,如今已经实现装机量的大幅提升;

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技术不断实现突破之余,率先将触角伸到上游的锂矿资源,以掌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不利局面;

吉利汽车试图弯道超车,率先进入甲醇燃料电池领域,并曝光旗下首款“醇电混动”车型;

由广汽集团内部孵化出的巨湾技研,也在2020年9月成立,致力于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和储能器及其系统的研发。

相比于传统车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多点布局,造车新势力近乎清一色地押注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攻守战 | 车企狡兔三窟,应对宁王独大


宁德时代几乎掌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力电池生意,并与绝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达成动力电池供应协议,成为动力电池界的“宁王”,被韩国LG集团视作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

正因为“宁王”地位如此稳定,狡兔三窟更成为车企规避供应商一家独大的战略分散手段。

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在2021年6.8GWh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中,宁德时代占据约5GWh,亿纬锂能占据近1.8GWh,中创新航也在2021年开始与小鹏汽车配套。

除了依靠与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合作,造车新势力也在动力电池新兴技术领域注重创新。

在固态电池领域,蔚来汽车借助其紧密合作的卫蓝新能源,2021年1月推出半固态电池方案,其技术相比常规的三元锂电池,提升了50%的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

这套方案能够支持蔚来轿车ET7最高续航1000公里,预计在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

零跑科技自研的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也实现了电池领域的突破。

其在设计上可以利用车身设计实现电池密封,同时借用底盘基本结构,利用车身纵梁、横梁形成完整的密封结构,解决气密难题,亦能实现更高的电池空间利用率,提升冬季保温性能和车辆综合续航里程

一众车企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力至此,可看出宁王一家独大是多数车企不想看到的局面。

亿欧汽车认为,主机厂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实力正在呈现出强者更强的马太效应.

通过主机厂在车型宣传时的方向来看,主机厂实力越强,其核心技术越倾向于自研,而倘若主机厂的实力较弱,其在供应商面前的话语权就会有限。

正因如此,一些二线造车新势力因为销量太小,往往需要洽谈多个供应商,以备不时之需。

新能源车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深刻影响着动力电池厂商的探索方向与发展前景。

由于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时代占据核心地位,主机厂也将联合、扶持和培育更多电池厂商,与之休戚与共,形成命运共同体。

墙里开花,里外都香

在传统汽车供应链中,主机厂占据核心领导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但随着智能电动汽车的出现,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共识,业内一致认为决定未来汽车的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而不再是汽车的马力大小、机械性能的好坏。

主机厂的核心地位正被逐渐消解。

如今迈入新能源时代,主机厂对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也在逐步丧失主导权。

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宁德时代的国内装机量近年来提升幅度巨大,从2016年的6.72GWh增长至2019年的32.3GWh,市场份额也从24%增长到51.8%。

尽管近年来受疫情影响,装机量和市场份额虽略有降低,但依然保持了龙头地位,其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在国内市场高达52.1%。

2022年前四个月,宁德时代同样以30.6GWh的装机量和47.4%的市场份额,稳坐“宁王”一位。

比亚迪则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刀片电池,2022年前四个月以22.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由于比亚迪电池不对外开放,其装机量近乎完全由自家的新能源汽车支撑,市占率也完全得益于自家产品销量的迅猛增长。

除两家头部动力电池厂商之外,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欣旺达、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蜂巢能源、捷威动力、塔菲尔和力神电池等动力电池厂商的装机量亦在快速增长。

可喜的是,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墙里开花、里外都香”,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

不过拿下市场份额,仅是动力电池厂商“逆袭”的第一步。如果将其市场份额与利润表现相结合,中国动力电池厂商的喜悦还为时尚早。

不赚钱,何以为继

倘若动力电池不赚钱,资本市场的绚丽终将无以为靠,化为泡沫。

在2022年一季度,LG新能源的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15.9%,其营业利润 2266亿韩元(约12亿元)。

相比之下,宁德时代同期的市占率超LG新能源2倍,达到35%,但净利润为仅为14.9亿元。在盈利能力上,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较为逊色。

宁德时代赚钱能力不如LG新能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宁德时代的电池产品中,成本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而LG的产品几乎全部为利润率更高的三元锂电池,其高端电池811三元电芯也拥有不错的装机量。

宁德时代坐拥市场“半壁江山”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其撬动的资本帮助自身争取到的先机。

随着2022年1月LG新能源在韩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二者将在资本市场上展开角逐。

据悉,LG新能源开盘后股价一路上涨99%,至59.8万韩元,其市值也达到116.8万亿韩元(约6169亿人民币),在韩国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仅次于三星电子。

LG新能源此轮募资总额达110亿美元,其上市也是韩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IPO。

在动力电池的热浪之下,宁德时代的竞争者恐怕远不止于LG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市场不断吸引强有力的新入局者通过投资、产业转型或收购兼并等方式入场,现有锂电池企业亦纷纷扩充产能,加剧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市场竞争。

动力电池产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仍不断涌现。

在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若想保持市场竞争力,维持领先的技术水平也需要企业具备长期投入研发的实力,这也需要正向盈利作为支撑。

因此,宁德时代所面临的将会是来自头部、中尾部企业的全方位挑战。

宁德时代有潜力成为行业巨头,但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对上游原材料的议价和话语权争夺,都还远未进入安全区。

结语

放眼汽车产业链,在疫情、政局等因素动荡的环境里,每一只“黑天鹅”的降临都让车企更加惜“供”如命。

动力电池这颗让新能源汽车跃动起来的“心脏”,也在多重夹击下,成为未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宁德时代、比亚迪和一众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崛起,也有机会成为像博世、英特尔等在汽车供应链体系中经久不衰的寡头企业。


关键字:动力电池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