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无意识的“炫富”值得关注
“肯定旁边也有人羡慕啊、议论啊,但这都无所谓,我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限于家庭条件,在王亮的同学中开车的只是极少数,这导致了一些“炫富”的说法,不过他强调,自己其实有很强的危机感。
“平时我看到一些学生开豪华车上学以及‘富二代’飙车的新闻,我对这些做法很反感。”在和记者聊到开车上学是否属于“炫富”时,肖云显得不太自然。他认为,开车上学是新一代年轻人追求新鲜和自由的一种表现。
虽然几位学生都强调自己很看不惯“炫富”,并且对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危机感,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日常开销。
据介绍,肖云目前一个月的生活费在2000元左右,虽然具体的花费途径没有过多细谈,但开车无疑是其中一项不小的支出。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众多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仅在500元左右,很多贫困生甚至只有三四百元,连这些有车族的油钱都支付不起。
显然,除了“炫富”之外,这种无意识花费所造成的反差可能导致更大的问题。
-各方声音
资深汽车评论员贾新光:
在国外,大学生开车上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欧美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相对成熟,汽车保有量大,大学生可以购买到很便宜的二手车。很多国家地广人稀,学生在外租房的情况又很普遍,多数学生通过自己打工赚钱的方式买车。国内情况有所不同,绝大部分大学生有车族本身就是住校生,自己的车多数是家长购买。
北京工商大学某学生家长:
虽然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较高,完全可以负担孩子开车上学,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形成享乐主义,和其他同学也产生距离。当然,掌握开车这种基本技能是有必要的,很多大学校也开设了机动车驾驶课。
渤海证券汽车研究员邵琳:
大学生开车上学无可厚非,社会舆论和相关部门没必要给予过多关注。现在大学的发展模式挺合理,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其中的矛盾。校区在市里的学校收取停车费,抑制学生开车行为,离市里较远的校区虽然没有停车费,但是油费开支也足以起到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