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仅造4辆车”的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被叫停之后,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我们暂且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宁夏现象”。“宁夏现象”的震惊之处在于,在此之前,伴随着中国汽车业新项目的频频上马,却没有一个汽车制造商退出过历史舞台。这只能说明一点,中国汽车企业之间没有实质的竞争,“危难时刻”总会有各个级别政策的扶持。对此,汽车分析师苏晖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宁夏现象”,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个好事。“宁夏新大地”是第一个退出中国汽车制造舞台的,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只有竞争的形成,增强自身免疫力,中国才能从汽车大国成长为汽车强国。 “宁夏现象”不是个案
在此之前,宁夏“新大地汽车公司”这个名称鲜有人知。当被媒体公之于众时,宁夏“新大地汽车公司”已经以一场闹剧收场。一个占地300多亩、计划投资18亿元,原计划形成年生产9万辆产能,然而,在3年内这家企业只生产了4辆样车后就偃旗息鼓。理论上来说,意味着一辆车的成本造价高达4500万元。
今年9月19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成都新大地汽车公司在未办理项目批准手续、未获得车辆生产企业准入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设立分公司,大量套用母公司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产品型号及合格证进行生产和销售。工信部公布的相关处理决定称,责令该公司限期整改,并暂停其申报新产品和上传载货类汽车产品合格证。11月14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布终止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接管该公司的土地、厂房和设备,并收回给予新大地汽车项目的全部优惠政策。
综观整个事件始末问题在于,宁夏新大地汽车公司未获整车生产资质却提前上马。这背后有当地政府的“隐形手”在鼎力扶持。其实当地政府也是无奈,有来自当地经济发展的压力,盲目发展,想傍上汽车这棵摇钱树。
叫不上名的车企不少
“宁夏现象”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目前国内除了西藏、新疆之外,每个省市都有汽车项目上马。试想,中国133个整车制造厂、其中包括40多个乘用车制造厂都能盈利吗?“这是不可能的。之所以没有企业宣布破产倒闭,都是因为有政府的政策托底。”苏晖表示,更有甚的是很多地方品牌都叫不上来,比如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市都有类似的一年产不了多少台车的小车企,生产线、机械、原材料都有了,但仍是拿不到国家生产目录,但在地方省市却允许小范围生产销售。
贵州云雀是个典型的例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资料显示,这个开工10年的企业累计产销不过以万计。记者随机采访了十个普通市民,其中8个表示“从没有听说过‘贵州云雀’这个车企”,另外2个表示“听说过‘贵州云雀’,但是不知道具体生产有哪些车型”。
几近破产的贵州云雀,现在已经纳入浙江民营车企青年汽车旗下。1989年贵州云雀引进日本富士重工轿车生产技术,并合作开发“贵航”牌微型轿车,1998年3月云雀与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5亿人民币,生产云雀牌“风之翼”微型汽车。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对项目的支持不够,轿车出厂后售后服务没能跟上,加上车型落后,云雀并没有多少市场,最后终于资不抵债,欠债5、6亿元,到了破产边缘,后以富士重工2002年退出而悄无声息。2004年,云雀企业破产重组,纳入青年汽车的阵营。知情人士透露,青年汽车接手贵州云雀的确给业界带来众多的遐想空间,但是贵州云雀起死回生最根本的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
专家:充分竞争才能发展
“造不了什么,赶紧造汽车”、“卖不了什么,卖汽车”,苏晖笑言这是他对当今造车环境的精辟总结。这影射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大环境,一方面,谁都想傍上汽车这棵摇钱树。工信部本来预测2015年产能将扩至3124万辆,但国内各大汽车企业已经开始跑马圈地。从目前企业披露的2015年产能计划来看,前12家主流汽车企业2015年规划产能已经达到3500万辆。而车企大肆扩张的背后,隐现的却是地方政府的影子,前段时间被国土部处罚的比亚迪就是如此。
另外一方面凸显出,我国汽车产业散乱局面仍未改观。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支柱产业,在汽车工业赢利效应的示范下,新的汽车项目纷纷上马。由于整个汽车工业竞争不充分,汽车项目赢利过于容易,导致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地区间封锁仍较为严重。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汽车业将组成8-12个汽车集团。有消息称,只要有500万至600万产量,就可以保留不被兼并。随着《十二五汽车征求意见》的开始,不少地方汽车企业也行动起来,为了不被兼并,寻求合资、扩产、增加产能,谁都不愿意兼并,谁都想做行业老大。
著名汽车专家陈祖光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外国人喜欢买中国车;汽车营销做成强国,做到这两点中国才能从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苏晖表示,如果再加上一点“中国汽车企业自愿被兼并重组,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就离汽车强国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