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公车改革,必须承认现实阻力”
每年3月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公车改革已成为不能绕开的话题,每一次都引发广泛关注。
热议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坚持得最久——他连续7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疾呼公车改革;他也最身体力行——调任副厅级官员当天,他“炒”了司机,婉拒单位专车,开始践行一个人的“叶氏车改”方案。
7年来,他的呼吁带来了哪些变化?公车改革面临哪些现实阻力?如何设计未来的改革路径?本报对话“全国公车成本最低的厅官”、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
■人物
叶青
男,汉族,福建建瓯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62年3月生,1986年7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起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关键词
“叶氏车改”方案
“叶氏车改”,可概括为“自购私车,市内交通每月定额补助,出差实报实销,并实行‘双轨过渡’制度”。
具体方案是,对符合配备公车条件的干部,可自购私车,不动用公车,并每月享受一定数额的上下班交通补助。如果驾驶私车出差,可对过路费、过桥费、加油费和停车费等进行实报实销。对不符合配备公车条件的干部,根据级别发放一定的交通补贴。“双轨过渡”,是指在车改过程中,不愿采用新办法的人,可继续沿用现行办法,过渡期内允许新老方案并存。
叶氏车改已“推行”7年
京华时报:“叶氏车改”的内容是什么?
叶青:“叶氏车改”的核心理念可归结成一句话:自购私车,市内一月报销1000元,出差实报实销。
京华时报:为什么提出这个方案?
叶青:我晒自己的车改方案,是想让大家听到关于车改的不同声音,一种来自诸如我这样的公车享用者的声音。同时,让大家继续关注并为车改出谋划策。
京华时报:遇到阻力了吗?其他同事有什么看法?
叶青:车改阻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老派的享有配车待遇的副厅以上干部,一个是公车司机。有人认为我的“叶氏车改”在官场里显得很“另类”,但希望有一天我的行为能成为再自然不过的惯例。
京华时报:为什么是1000元补贴?怎么计算出来的?
叶青:我是根据自己平时用车的情况总结的。我现在住在武汉市郊区,上下班和外出开会的话,每日开50公里左右。以前我的补贴是每月500元。2007年以来油价蹿升,单位把补贴涨到1000元。一年共1.2万元,再加上出差的费用,比配公车至少能省六七万元。
京华时报:给公务员发车贴,会不会有变相加薪的嫌疑?
叶青:最早出台副部级以上才配专车的规定时,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改革开始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开放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多,具备了负担公车的经济条件。但另一方面,行政成本也提高很快。公车改革就是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考虑如何降低行政成本的问题。我可以肯定地说,公务员所得的车贴,只是现有公车费用中领导办公事的三分之一,这样,领导、司机办私事的两个不应该花的“三分之一”才能被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