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车”有了合法“名分”,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走得顺畅仍待关注,还应避免陷入“管理就是收费”的窠臼。
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远郊区县区域出租车试点方案已经确定,延庆将作为首个试点地区,最快于今年2月开通区域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区域出租车将实行正规出租车公司运作模式,目前公司已成立,工作人员和首批试点车辆的司机也已到位。今后,区域出租车有望在10个郊区县推广。
5元出租车终于转正了,皆大欢喜。曾几何时,黑出租在远郊区县大行其道,颇受当地居民欢迎,由此也埋下隐患,因为这些黑车并无运营资格,一旦出事,乘客往往很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方面大受老百姓欢迎,另一方面“妾身未明”,这种纠结的局面也引发广泛关注,去年年初,不少委员纷纷建议“5元出租车”转正。
如今,“5元车”有了合法“名分”,但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走得顺畅仍待关注。一个细节是,延庆试点的5元出租车,仅有50辆。50辆,对庞大的居民需求来说,显得杯水车薪。“5元车”转正前,仅延庆县一地,大大小小有近30家车队。车一多,给市民带来的便利就越大,居民一个电话打给车队,就能随时叫到“5元车”。现如今,不少“5元车”虽已转正,但由于数量过少,远远无法满足居民需要。如此一来,黑车的生存空间依然存在。
此外,还应避免陷入“管理就是收费”的窠臼。坊间有顺口溜如此说道:一说管理就是收费,一说调控就是收税,一说监管就是罚款。“5元车”被纳入体制内管理,实行正规出租车公司运作模式,这固然是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赢利空间必然被压缩。要避免陷入“管理就是收费”的窠臼,将管理还原为服务,既是车主之幸也是乘客之福。
除了将“5元车”转正,更需要强力发展公共交通。黑车屡治不绝,一大原因就是上下班的“最后一公里”成了交通出行的难题。北京的主干道的公交建设较为完善,但不少支路的公交建设上不够充分,而远郊区县就更明显。惟有增加公共交通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才能最终化解“最后一公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