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电动车自燃敲响安全警钟 产业链乱象丛生【2】

文章来源:     2011-05-11 10:51:04     编辑:安宁  
导读: 当决策层决定到2012年让5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的城市里,10年内再将这一数字乘以10(占全球预计销量的四成)时,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雄心壮志达成—杭州街头的一起突发事件或有可能是一个例外。

产业链乱局

       “杭州事件”使浙江众泰一时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众泰更愿意把自己看成行业问题受害者。“众泰不会停止电动汽车开发,但此事对整个行业都具有警示意义,行业应该对电池质量有所控制。”众泰集团新闻发言人应子对《环球企业家》说,“相信第三方事故调查机构会给出一个公平公正的调查结果。”而众泰新能源汽车总经理董炜江则对《环球企业家》暗示,“问题不是出在车身上。”

       众泰的辩解并非简单的推卸责任。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电动车整车企业都选择了外部采购电池的做法。“国外的整车厂通常会控制全产业链,以保证电池和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但中国的整车企业却并不是很懂电池。”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公司总经理段镇忠对《环球企业家》说。斯特兰与美国Valence和A123公司是全球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商。

       这种采购关系决定了一旦出事,整车企业能够轻易将责任推到电池企业身上。众泰电动车的锂电池供货商是万向集团。面对整车厂的推卸,万向电动车公司电池车间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则反击道,“是组装问题,我们的性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相对中国锂电池行业上千家杂乱无章的公司而言,万向集团在锂电池制造上已算得上“有一定积累”。今年1月,万向刚宣布与美国著名电池供应商Ener1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宣布到2014年要生产4万套电动车电池组。

       “在这个行业内,大多数公司买来材料简单做串联和并联,再大的电池都敢做。”段镇忠举例说,锂电池的检测共26项,而一些公司的检测不超过10项;为了降低成本,有的企业甚至采用降低电解液纯度的方法;国外为了检测电池短路问题,会做汽车颠簸10万次焊接点不脱落的试验,而国内几乎没有这样做的。

       这与中国发展电动车的思路—“重整车、轻电池”有关。从政府层面上看,给整车的补贴远大于电池。而与中国同样具有电动车发展雄心的美国则至少在电池上投入了16亿美元以上。

       锂电池的尴尬给了竞争技术路线的铅酸电池以机会。这种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价格低但能量密度也低,传统观点认为并不适合电动汽车。但超威电池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付升东认为,铅酸电池并没有安全问题,而随着技术更新,其体积和能量密度都在得到极大改善。“超威也生产一些锂电池,但我们并不看好锂电池的推广。”他说。

       但电动车自燃事件或已损害了整个电动车产业链的声誉。对于最终购车者而言,并无能力分辨是电池系统中的一个技术路线出了问题,而容易将之理解为电动车就意味着不安全。

       仅就电池而言,不单单只有安全性问题—数百块电池一起工作,如何使其属性一致?而一旦发生撞车,如何降低电池高压系统对人的损害?电池系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何不泄漏,泄漏对人的危害?而电池还仅是电动车核心之一,其他如电机和电控系统,亦是高科技含量的复杂环节,只有加大研发投入,耐心推进,没有捷径可走。

       基于此,杭州自燃事件事实上也是在给所有人一个提醒:电池行业的进步都是一个以十年为时间单位的艰苦行业。当这两年电动车大跃进过后,人们发现电动车技术并没有因此进步多少,失望和热情消退几乎成为必然。

 

关键字:众泰 电动汽车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