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2011年国内车企市场策略整顿情况概述【4】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2011-10-21 10:01:54     编辑:贝尔  
导读: 进入2011年,中国车市不再策马狂奔,结束了“一往无前”的高速增长态势,逐步趋于理性。同时,业内对未来几年中国市场的预测也变得较为保守。

  其他方面整合

  奇瑞撤销事业部

  奇瑞在2010年9月开始实行的事业部制,半年时间过去了,2011年3月,奇瑞不得不为当初的草率“改弦更张”,对其事业部制进行了大调整,威麟事业部正式取消并归入奇瑞销售公司。而威麟事业部总经理刘宏伟则调任马德骥“挂帅”的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履新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主管瑞麒和威麟两个品牌的销售工作,而在更早前,麒麟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被认为是因业绩不佳被迫提交辞呈。

  据了解,威麟事业部取消后,奇瑞现有产品销售共分三大事业部,开瑞事业部负责微车;旗云事业部负责旗云1、2、3、QQ、QQme和东方之子等车型;最大的是奇瑞事业部,负责瑞麒、威麟两个品牌,还有A系列。奇瑞方面表示,经过半年时间的梳理,考虑到威麟品牌目前的盈利能力较小,还无法支撑独立运营的庞大成本,因此才将威麟事业部取消并收归奇瑞销售公司。

  事实上,奇瑞当初单独成立威麟事业部是出于其对高端车型的渴望。奇瑞把这个希望寄托在了分在瑞麒事业部的G5车上,但是,G5上市一年半,没有推出自动挡车型先不说,就其处于市场最前沿的经销商居然都搞不清楚G5的商务政策,消费者对G5的改进意见根本反馈不到生产和采购环节,更谈不上技术改进,试问哪个车企敢这么对待中高级车消费者?这对其销量的打击是致命的。

  “强行成立事业部运作,势必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一位年初就从麒麟公司调离的奇瑞内部人士指出,在现有产品仍不足以支撑独立事业部的条件下,奇瑞取消威麟事业部并将其与瑞麒等品牌一道划归销售公司名下,是个务实明智的选择。

  比亚迪大裁员

  号称要做全球第一的比亚迪2011年上半年利润大跌八成,利润下跌背后,是比亚迪的内部困境。继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 离职后,比亚迪再次卷进人事风暴。为降低成本开支,比亚迪被员工爆料称营销公司进行了大瘦身,其营销部门裁员65%至70%。在被裁员工连日通过网络维权声讨、媒体的接连报道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于中秋节期间第一次就裁员风波作出回应称,此次裁员是为2009年的错误决策埋单,并宣布从今年起比亚迪进入调整年,一是优化管理团队和经销商网络,二是加强品牌设计,调整会历时三年。

  据了解,2009年,连年业绩翻番的成功喜悦让比亚迪人开始好高骛远。其传统汽车业务的销售网络从原来的3类(A1、A2、A3)增加至4类(A4),网点数量最高峰达到1200家,是上海大众的3倍;积极开发微型面包车项目(最终流产);放言2015年后做到中国第一,2025年做到世界第一。为完成大、快、猛的发展目标,比亚迪开始拼命招人。“销售公司最多的时候有近5000人,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混乱,很多人是来‘打酱油’的!”一位已离职的前比亚迪员工这样描述道。

  不曾想,到了2010年第四季度,在业绩滑坡的触动下,比亚迪的营收能力开始大降,臃肿的销售网络产生的弊端开始日益凸显,高昂的用工成本成为了压在比亚迪老总李书福身上的巨大包袱,作为一个“资深”的资本家,李书福选择了最简单的也是十分有效地减少成本的方式,于是,裁员开始,比亚迪通过一轮末尾淘汰制完成了对销售公司的第一轮精简,销售公司总人数减至3000多人。

  而对于比亚迪的经销商来讲,大幅度的裁员与他们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最关心的是目前比亚迪是否遇到了重大困境。换言之,年底还能不能拿到返利。接替夏治冰上任的比亚迪销售公司新老总侯雁宣布,销售团队不变、销售策略不变、销售渠道不变的“三不变策略”, 给经销商吃了一颗安心丸。

  业界普遍认为,比亚迪的生与死,最重要的是取决于经销商,如何妥善地解决此次裁员危机,给经销商注入一支强心剂,或许是迅速走出泥潭的最佳办法。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