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内容

为超速扩张买单 民营车企内伤集中爆发【2】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1-11-15 09:04:46     编辑:贝尔  
导读: 伴随超速发展的,是汽车产品的粗制滥造和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恰遇市场不景气,资金链紧张的连锁反应亦接踵而至。家底薄弱却贪功冒进,伴之以技术缺乏还忽视产品质量,苦果自酿,不死,也得蜕层皮。

  买单

  民营车企遭遇的困境,跟近两年来的超速扩张和技术能力的低下有关。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全年产销量从2008年的860万辆冲高到1379万辆,首次成为世界之最。火爆的市场,刺激包括民营车企在内的各大车企纷纷大幅调高了产销目标。

  以比亚迪为例。在前几年销量连年翻番的刺激下,王传福制定了“2015年汽车做到中国最大,2025年做到世界最大”的宏大目标。接下来,自然是四处圈地扩建产能、接连并购增大规模、投资新能源全产业链等大手笔动作。岂料,2010年销量突然大幅下滑,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是资金陷入枯竭,而后续投资需求却在不断增多。

  比亚迪们还采用了开足马力加班加点以提高现有产能利用率的手法。这就致使汽车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在高速运转,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厂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解决产能压力、消化积压订单上面,而忽视了对质量的同步控制,或者同步控制力度不够。 按

  照国际车企正常的产品生产流程,从设计到生产出样车至少需要3年以上时间。如果在测试中发现问题需要改动,则时间更长。但包括民营车企在内的许多中国车企,一两年之内推出大量新车的情况比比皆是。

  民营车企大多走的是低端路线,关键技术尤其是自身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原本就不高。再加上为了赶工期的粗制滥造,质量问题自然更加不敢恭维。

  如此,在汽车销量井喷的同时,质量问题也大面积爆发。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相关统计数据,2009年,对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比例达到了汽车投诉总量的59.2%。

  2011年11月初,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1年中国新车品质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品牌汽车质量开始下滑。近半年时间内,国际品牌每100辆车的故障数已从135次下降至131次,日本品牌的平均数仅为108次故障,而中国品牌每100辆车平均有232次故障,相比2010年同期上升近10次。

  2011年以来,国内车市销售持续下滑,竞争也更加激烈。为抢占市场,合资轿车价格大幅下调,强力渗透进入中低端车型市场。一时间,10万元甚至5万元的合资品牌车型在市场俯拾皆是。

  再加上小排量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和一些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而推行的限购政策,等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夹击下,以吉利和比亚迪为代表的多数民营车企既有的价格优势迅速丧失,销量迅速下探,跑输“大盘”。

  出路

  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车市整体低迷,尤其民营车企门可罗雀的情势下,一些合资汽车产品,却享受到了供不应求甚至加价售车的优厚待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合资品牌具备的技术、质量和品牌优势。

  民营车企眼下所遭遇的困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自身核心技术的缺乏,以及由此连带而成的产品质量较低和品牌形象较差。只有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取得突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尽管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缺乏核心技术,并不必然等于产品品质没有保障。桑塔纳捷达等技术堪称古老的车型,如今依然畅销,就是很好的例证。丰田皇冠汽车畅销世界各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初刚进军美国市场时,皇冠汽车也曾因为质量问题而备受抵制?其后来能够转败为胜,正是产品品质持续改善的结果。

关键字:民营车企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