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转型
2011年,作为深度本土化的标杆,通用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研发本土化以及将中国纳入其全球前瞻研发体系的举措颇为引人关注。对其他跨国巨头而言,如芒在背的感觉是有的,但效仿的勇气却并非都能在短期内拿出。
而此时,将本土化奉为最高准则的宝马决定做豪车领域的标杆。2011年,华晨宝马的合资自主品牌开发项目在内部启动。2011年底广州车展,这一决定正式宣布时,华晨宝马关于合资自主的大战略已经制定。无论是宝马中国还是华晨宝马的高层,都不断强调,这绝非“跟风”的应景之作,而是一个连续性的长期战略。独立的管理体系、专业的研发团队、成体系的品牌建构,这些都将在第一款悬挂自主品牌标识的BMW 5系混合动力推出前筹备完毕。
虽然近年来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但三大豪车在中国的合资工厂仍难逃“代工”的诟病。赋予中国合资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动性对全球豪车品牌而言,将是革命性的决定。业内观点认为,宝马的明智之处在于,在清楚预见到某些趋势不可逆转后,会提前绸缪、率先出手。这也正是史登科不断强调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和主动性将在今后几年显示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豪车而言,在欧美市场阴霾不散的低迷局势下,抓住中国市场的每一个机遇便显得更为重要。
奥迪汽车首席执行官施泰德(Rupert Stadler)日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2012年汽车业的日子将比今年更艰难。但受益于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巨大需求,汽车业未来10年仍将保持增长。施泰德预计,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增长8%-9%,高端汽车市场将扩张20%,甚至30%,但他未说明具体时段。
同样,宝马汽车CFO Friedrich Eichiner近日也预测,2012年全球豪华车销量将提升8%,高于全球汽车市场4%的增幅,但欧洲车市2012年仍将保持低迷状态,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销量增长的关键。因此,宝马将着手提升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需求较高区域的产能。
分析指出,目前的局面是,中国市场大开发初期毫无竞争压力的黄金阶段已经逐渐远去,而欧美市场短期难以恢复。这就意味着跨国车企同样面临着一个转型,即重新定位中国的“身份”。这一点豪车都有深刻体会,目前虽然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但机会已经不如从前。
宝马集团销售主管Ian Robertson上个月在底特律车展上称:“(在新兴市场)雇佣一定数量当地工人就可以被归类为本土制造商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过去我曾去过一些工厂,那里工人所做的仅是安装车轮。”
显然,无论从制造水平,还是未来发展趋势而言,中国对于合资车企的诉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安装车轮”的阶段。2011年底,与华晨宝马合资自主同时启动的还有BMW 5系长轴距的试水出口和最新的四缸汽油发动机国产前的筹备。2012年,沈阳铁西区的华晨宝马新工厂将竣工投产,首个车型将是X1系列。2012年底之前,全新一代3系也将在新工厂投产。而位于大东区的工厂将继续挖掘产能并全部投入新5系的生产。宝马在中国已经进入“转型”的角色。
不过,虽然先行了一步,但对手也已经开始行动,渠道下沉、产能提升、新品推出,这些都将是奥迪和奔驰2012年的对策。“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这句大俗语或将成为解释2012年豪车市场格局变幻的最有力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