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事件”本身不仅深深伤害了昌河数千名干部职工的心,而且也伤害了长安,更为昌河汽车未来的发展平添了变数。
据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事发后在北京媒体见面会上发言,把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企业文化差异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而作为多数老昌河人却不这样认为——作为一线职工,他们更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稳定的工资和福利。
但剥离昌河生产资质,对于昌河职工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据参加过“昌河事件”的一位昌河职工回忆,那完全是职工自发组织的,“长安要把昌河轿车整车生产资质转移给马自达”的消息在没有任何预兆下一下子传开,爆炸性的消息把原本已是一家人的重组企业即刻又分成了长安和昌河。
事后江西省国资委一位官员指出,“昌河事件”是国企重组过程中简单拉郎配的典型性事件。事情本无对错,在庞大的“长安系”中,昌河本算不了什么,但是长安集团在整体布局发展当中没有考虑昌河汽车6000名职工的心理感受却是致命的。
昌河和长安,一个太小以至容易被忽略,一个太大以至看不到对方。在缺乏起码对等沟通机制的背景下渐行渐远,直到事件的爆发才发现已无法收拾。
就在昌河汽车和长安集团深陷指责泥潭的时候,媒体也指责当地政府过多参与国企重组,并暗指当地政府是事件的始作俑者。对此,景德镇市政府副市长黄康明大倒苦水:昌河汽车作为景德镇当地的支柱性企业,昌河汽车的稳健发展是历届政府的头等大事,政策范围内为长安重组昌河的发展提供过一切便利,这样做的逻辑也很直白——只有昌河发展了,利税和就业才能稳步增加,而发生“昌河事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