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一经出炉便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目录》中,清一色的全是自主品牌车型,外资车型全部落选,一石落下激起千层浪,业内各方纷纷猜测这一政策带有的利益指向性,多家自主品牌车企更是如同打了兴奋剂一般,股价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近千亿元的公务车采购蛋糕终于摆在了自己的眼前,各自主车企开始磨刀霍霍,准备分食这场饕餮盛宴。盖世汽车现将业内各方对本次公车目录的相关看法整理如下,敬请关注!
◆协会专家\政府官员观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
观点:公车采购不违反WTO 规则 对合资影响有限
董扬表示,公车采购并不存在故意排斥合资品牌或者哪些企业的情况,是按照一个规则来制定的。作为标准制定专家组的组长,董扬对公务用车选用车型标准的解释是,新标准是根据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变化制定的,一个是价格排量的限制,比如18万元、1.8升以下,还强调了生产企业近两年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同时还要保证后续产品开发和持续供货能力,要求有完全的工业产权、稳定生产以后的车型。
董扬认为,今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步了,自主品牌乘用车又便宜又实用,所以成了这次公务车采购的主力。他同时指出,公务用车市场很小,仅占整个市场的2%,对合资品牌影响有限。他强调指出,本次采购目录确定的原则,符合国际惯例,公车采购目录不违背WTO规则。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系会秘书长饶达
观点:目前10万元至12万元的自主品牌产品足以满足日常公务需求
饶达表示,根据2011年11月工信部下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中的多项规定。申报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的汽车企业,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同时还需要满足,“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的硬性规定。一家合资车企的营业额在一两千亿元的规模,按照3%的研发比例计算,研发投入要高达30亿至60亿元,显然,大部分合资车企是达不到这个规定的,饶达还指出,目前国内的合资企业生产的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现成产品,有些企业甚至连进行产品本土化改造的能力都很有限。因此,大部分合资企被业挡在了征求意见稿外。
饶达同时很强调,“以目前自主品牌产品水平,10万元至12万元的产品足以满足日常公务需求。”针对意见稿最终能否很好的发挥作用的问题,饶达表示,“别把期望值搞得太高,这个政策的象征意义要比实际意义大,真正能够给自主品牌带来多大帮助还是未知数,关键要看执行层面。合资品牌不会轻易放弃公车采购市场。” 问题核心便是这其中掺杂的利益关系在短时间内很难被打破。以奥迪代表的公车采购市场中,多年来一直被外资车型所霸占,买卖双方以及买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坚固的利益链条(既得利益集团过于庞大),再加上一些政府官员对本土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品质“不放心”,接下来是否会完全根据政策来进行采购,这一点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