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经离开华泰多年的“总裁”告诉汽车商报记者,当年他到华泰之后,发现华泰的平台、资源还是很不错的,但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他便建议张秀根通过节省成本,拿出一部分钱来奖励员工,但是后来华泰的管理层并没有通过他的建议。“今年多花5000万,明年多挣2个亿。但若不花这个钱,明年就挣不了。”上述“总裁”到现在都还记得当年和管理层据理力争时说过的话。“当时员工们等着发钱,但人力资源递交上去的方案又不能被通过,而我因为跟张秀根叫板,他也开始对我有些不满意,没办法,我只能辞职。”
事实上,这位“总裁”到现在都觉得很可惜,若当年他的提议被通过,他也不会离开华泰,毕竟他也不是“朝三暮四的人”。据了解,在去华泰之前,他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了近20年。
不只是上述这位“总裁”,关于童志远与刘志刚离开华泰的原因,目前业内多数人认为是,董事长张秀根放权不够,导致作为下属的总裁感到“被极度控制,放不开手脚”。甚至在网上曾流传着,“1万元(有的说5万元)的单子也要张秀根亲自批示”的说法。
“家族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对财权的牢牢把控,这是可以理解的。”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也许正是为了回应华泰高管“出走”是由于董事长不放权的说法,去年在侯海靖加入华泰时,华泰汽车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经营管理委员会,作为副总裁当中唯一的常务副总裁,200万元以下的单子,侯海靖可以直接签字,不用上报董事会。这曾一度被认为是华泰汽车集团董事长张秀根“放权”的重要标志。
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则认为:“这么大的一个企业,200万元的审批权还是小。”
困境待解
随着侯海靖的离职,有消息称华泰的执行层面也存在人事变动的可能,能否如规划完善产品谱系,真正迎来华泰的发力年仍是个未知数。
据了解,在侯海靖任期,华泰汽车制定了“200计划”,即2015年实现50万辆级的产销能力,而在2020年实现200万辆级产销能力。
其产品路线设定汽油机与柴油机双线并行的策略。按照华泰的规划,2012年,华泰将实现汽油机与柴油机全谱系的量产,其中汽油机将生产从1.0L至2.4L,柴油机将生产1.0L至3.0L。而其自主的自动变器箱技术也将在未来4至5年内,保持4速及6速的优势,同时研发9速的级别,保证未来的产业升级。
翻阅华泰汽车销量数据显示,2011年华泰汽车全年销量出现了37.9%的跌幅至50553辆。其中圣达菲下滑43.6%至43517辆,已走入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特拉卡下滑32.5%,仅有2889辆。更为悲观的是,被华泰汽车视为向轿车转型的B11全年销量竟只有3637辆,去年底上市的华泰宝利格(B35),定价在13.97万~22.97万元的区间,本是华泰汽车致力于品牌向上提升的呕心之作,但自上市至今累计销量也不过千余辆,被国内迅速激发起来的SUV新车上市热潮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