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系统最早仅应用在军事领域,是夜间行动的利器。伴随安全理念进化,近年来开始出现在汽车领域。由于成本和技术含量,以往夜视系统仅仅属于豪华车专利。但随着国内一些自主品牌崛起,以及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夜视系统这项奢侈技术开始下探,并终于随着比亚迪思锐上市首次在B级市场“安家落户”,它所代表的“预防式”安全理念(减少发生危险的几率)也将惠及更多消费者。
就夜视系统而言,根据其成像原理不同,目前市场上也分为两大门派。本文将对目前市场上搭载夜视系统的产品,就其原理与功能做一次透彻解读。
比亚迪思锐
思锐的夜视效果
先从热门新车思锐说起。思锐的HUD夜视系统属于主动型成像,不依赖目标物的光源——对发热或不发热物体均能成像。其夜视系统由四部分组成,传感器,红外线,夜视摄像头和HUD抬头显示屏。传感器根据光照强度来辨别天色,确认达到夜间路况时夜视系统开启,在车速超过15KM/H时,红外线灯自动开启,增强夜视系统接收图像的亮度。其有效距离达到120米,虽然比起身价惊人的豪车并无优势,但这个距离远于近光灯射程,并有抑制相向车辆强光的作用,对于普通B级车已非常实用。
思锐夜视系统成像于HUD抬头显示屏上
值得一提的是道路实况会同步显示在思锐仪表盘上方的HUD抬头显示屏幕上,这种设计让认读更方便,比成像在中控台显示屏上更科学一些(无需扭头、低头认读图像而造成安全隐患)。夜视图像以1:1比例呈现,目的在于让驾驶者对距离有精确判断。
思锐的HUD夜视系统属于比亚迪自主研发,之所以要挑战这项豪车配置,源于比亚迪对用户体验的尊崇——在车型开发期的市场调研中,不少用户反映夜间行车视线模糊不清,希望能有夜视系统。“用户体验是技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这是比亚迪近来频频提及的理念,事实证明这种理念的确给市场带来不少惊喜和福音。可以预见,代表“预防式”安全理念的夜视系统将在B级市场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凯迪拉克赛威
赛威的夜视效果
凯迪拉克是较早研发夜视系统的厂商。身属军事强国,凯迪拉克最初的想法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赛威的夜视系统的有效视距高达500米,采用微光加近红外线原理,成像效果比较清晰。其特点是主动成像,对不发热物体也能捕捉到,同时具有强光抑制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赛威的夜视系统还具有航道偏离预警技术,在驾驶员疲劳导致误操作时起到关键的提示作用。
奔驰的夜视效果
老牌汽车巨头奔驰也是较早涉及夜视技术的厂商之一,目前这项技术多搭载于接近百万级的S级系列产品身上,原理上与凯迪拉克一致,都是近红外线主动型成像原理,对不发热物体也能成像。其大灯内装有红外线发射装置,会发出短红外线,其次通过前风挡玻璃上方中央的摄像装置来识别红外反射波,将识别后的数据转换成影像显示在中控台的仪表显示屏上。奔驰的夜视系统的有效距离达到200米以上,
奥迪A8/A6
奥迪A6成像于仪表盘上
奥迪A6/A8的夜视系统属于另一大阵营,被动型成像。通过位于汽车前部的远红外摄像头,将散发出热量的物体——人捕捉到并成像,其扫描范围达到300米。在侦测到行人的时候,会在显示屏上特别标注出来,为了方便读取,其显示屏安装在两个仪表盘之间的区域上。
宝马的辅助大灯效果
与奥迪系列相同,宝马7系的夜视系统也属于被动型成像,利用远红外热成型摄像头成像,以人身的热量作为成像来源。其远红外探测距离达到300米以上,并具有排除强光干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宝马的夜视系统还具有变焦功能,在较高车速下,驾驶者可手动调节使远方物体的影像放大1.5倍。如今宝马对该项技术研发已发展到了第三代。2013年日内瓦车展上宝马带来了自己升级版的第三代夜视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行人并单独照射行人,同时具有动物识别功能,就成像原理而言仍然是被动型热成像。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夜视系统已有不算太短的历史,最早源于凯迪拉克品牌,而后开始传播到宝马、奔驰等豪华品牌上。其初衷无外乎是通过技术来营造出与白昼一样的视野。从本质上来说属于预防安全,也是目前许多主流厂商在做好碰撞安全的基础上,着重突破的一个方向。比亚迪开创B级车在这项技术上的先河,将“预防式”安全理念融入车型设计,颠覆了B级市场原有的安全定义。但技术和安全范畴没有止境,我们希望比亚迪能再接再厉,在安全技术、安全理念方面再次突破、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