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正文内容

比亚迪减产 影射车市增速放缓隐忧

文章来源:     2010-08-15 11:18:09     编辑:寒武纪  
导读:       比亚迪减产的消息一经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日前,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将今年的销售目标由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下调幅度达到25%。该公司前7个月销量为32.206万辆,如果按照原计划80万辆目标,前7个月仅完成40.26%,而按照新目标则完成了53.67%

       比亚迪减产的消息一经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日前,比亚迪汽车官方宣布,将今年的销售目标由80万辆下调至60万辆,下调幅度达到25%。该公司前7个月销量为32.206万辆,如果按照原计划80万辆目标,前7个月仅完成40.26%,而按照新目标则完成了53.67%。

       但是,此举也令外界对于这家力争在2015年成为国内第一、2025年坐上全球龙椅的国内汽车制造商充满猜测——缘何在销量涨幅连续6年超过100%后突然放缓扩张脚步?20万辆的减产计划分摊到旗下各车型数量分别是多少?其背后的玄机是什么?减产事件能否在业内起到“鲶鱼效应”?又会对下半年车市产生何种影响?

       外界接二连三的疑问,使比亚迪减产事件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减产20万辆真因

       针对减产事件,比亚迪公关部经理徐安对本报表示,20万辆的减产计划并未量化分摊至各车型,车市整体增速放缓、库存车数量陡增、产能扩增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减产。

       目前,车市增速未及预期已成业内共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尽管上半年比亚迪销量为28.9万辆,同比增长63.46%,高于国内乘用车销量同比51.20%的增幅,但车市整体环境并不理想,早前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除2月、5月出现环比微弱增长外,1、3、4、6月均为环比下滑趋势。

       车市整体低迷,比亚迪同样难敌大势,7月比亚迪销量为33046辆,同比微增4%,环比下滑6%,这也是比亚迪连续4个月出现环比下滑,赖以成名的F3销量继续下滑,已跌至14836辆,这和今年3月最高峰时的36046辆相比跌幅超过5成。

       销量下滑直接反映到一线经销商处,此前京城比亚迪经销商的销量与库存比最多曾达到1∶3,而业内的普遍共识是1∶1.5才是一个理想值。此前对于比亚迪压库促销量的行为,很多经销商反映压力过大。部分经销商对比亚迪的强势压库心存不满,此次减产后,一位京城匿名经销商直言暂时缓解了库存压力,同时也缓和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对于经销商的说法,比亚迪公关部人员坦言并非减产重点,而减产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产能不足导致。“年初比亚迪的规划产能可以达到80万辆,但现在实际产能只有60万辆。”

       目前,比亚迪生产汽车的工厂主要有三个,分居西安、深圳、长沙,除长沙基地主要用来生产大巴和未来的面包车外,深圳和西安负责生产比亚迪乘用车,两个基地规划产能都是40万辆,其中深圳生产F0F6M6车型,西安则负责生产F3F3RG3F3DM等车型。

       由于去年比亚迪销量突破44.8万辆,该公司决定扩增产能,但今年7月其西安二工厂的建设出现波折,已暂停施工。“目前比亚迪的实际产能仅有50万-60万辆,显然无法满足之前预定80万辆的目标。”

       寻“脸谱化”图腾?

       此前的5年,凭借低成本制造销售、模仿部分知名车型的外观设计、低门槛的加盟条件,比亚迪汽车的扩张近乎神速:2005年销售1.6万辆,2006年销售5.5万辆,2007年销售8.6万辆,2008年销售17万辆,2009年销售44.8万辆,几乎每年都实现了翻番增量。这也让比亚迪从一个汽车业的“门外汉”,成为中国销量增长最快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

       但是,销量持续看涨的比亚迪同样面临瓶颈,虽然旗下主推车型F0、F3、F6销量占据上半年总销量的九成,但上述车型的成功仍带有比亚迪浓重的模仿色彩。尽管在销量上比亚迪连年气贯长虹,但其始终缺乏如奥迪、奔驰、宝马等品牌那样具备“脸谱化”和极高辨识度的车型设计,而同样作为自主品牌的吉利,尽管销量远不及比亚迪,但此前新品牌帝豪一经推出即赢得了一片喝彩。

       为此,比亚迪采用了“声东击西”的品牌提升战略——即通过新能源车的推广达到品牌宣传的目的。

       无论是早前推出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纯电动车E6,还是今年4月底在美国加州设立北美总部,都能从中看出比亚迪希望通过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的野心。

       此前,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建钧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相同的口径:比亚迪的三大梦想一是电动车;二是储能电站;三是太阳能,“希望通过新能源研发来改变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他强调比亚迪已在20个试点城市中推出F3DM的产品,充一次电消耗电能21.5度,大概可以行驶300公里。

       而这家致力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汽车制造商,不仅在2年前就吸引了资本市场如股神巴菲特的入股,也同样引起了同行——汽车业巨头奔驰的注意,今年5月底,戴姆勒与比亚迪在北京正式签署合资协议,决定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6亿元人民币,双方各占一半股权,该公司已于日前挂牌成立。

       尽管注册资本有限,但双方仍然宣布将以双方共同创立及拥有的品牌,将新一代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并计划于2013年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而这款车具有“高安全”、“高放电能力”、“低成本”、“长寿命”、“绿色环保”的特点。

       不过,人们对比亚迪所坚持的新能源车何日能够真正市场化仍存疑点,7月份比亚迪插电式电动车、纯电动车总销量仅为两位数。

       这让比亚迪丝毫不敢放松对于传统能源汽车的开发,王建均称除了M6外,下半年还有L3、G6、I6等中高端车型推出,这些车型将去冲击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并提升高附加值车型在公司整体销量中的比重,上述车型的陆续上市也同样被比亚迪寄予提高品牌“脸谱化”的厚望。

       或引发“鲶鱼效应”

       比亚迪减产效应之所以引来如此热议,一方面是由于该企业官方叫停连续多年的“井喷式”扩张,另一方面其刚好印证了外界对于今年整体车市增速放缓的担忧。

       事实上,从目前情况看,今年较难完成年初销量目标的绝不仅仅有比亚迪,多家自主品牌面临着相同困局,如东南汽车、江淮乘用车、长城汽车、东风乘用车、力帆等车企,上半年仅完成全年计划的35.74%、35.1%、30.45%、27.56%、26.29%,上述企业的完成率均不及比亚迪。

       对于此次比亚迪官方宣布减产,更多的声音表示了赞同和理解,普遍认为此举意味着比亚迪从“单纯求量”回归到“追求价值”的务实价值观。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比亚迪减产是整个汽车业的幸事。“在今年市场减速的背景下,对手的销量增长也在减速。尤其是A00级微型车和A0级小型车的市场竞争将平和,其他厂家也会考虑降低对销量的追求,合理调整目标,实现同步的高端提升,”将很可能引发“鲶鱼效应”。

       崔的言论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见,在腾讯网关于“车企调整销售目标”的调查中,有68.08%的网友认为车企下调目标的举动“说明企业在走向务实”,只有28.97%的网友认为“减产意味着企业销量遭受重创”。

       而在“您认为以下哪些企业将跟进调整销售目标”这一调查中,奇瑞、长城、东风、江淮、华晨、东南等多家车企均遭点名,且比例较为平均,从中可以看出外界对于自主品牌整体形势的担忧。

       崔东树认为,跨国集团的世界角逐加剧带来中国市场的产品下探。中国市场的地位提升、跨国集团对中国产品的性价比调整和低端化车型的重视度提升、目前的合资品牌低端车型价格进一步下探,目前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这都对自主品牌的根据地市场形成威胁。
 

关键字:比亚迪 减产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