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到广汽本田的“理念”,再到不久前东风日产高调推出的自主品牌“启辰”,今年以来,这种“合资式自主”的曲线创新方式渐成气候,从目前所透露出的各“合资式自主”品牌的产品信息、研发规划、渠道扩展等来看,新建立的自主品牌显示出强烈的下压姿态,这也是中国车市在经历了吉利奇瑞式、奔腾荣威式自主品牌浪潮之后,由合资公司推动的第三波自主品牌大潮,其争夺的重点依然是近两年来增速和增幅都十分巨大的二三线市场。
市场还是政策?合资式自主集体爆发的诱因
合资品牌在今年集体发力,纷纷发布各自的自主品牌,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幕后推手使然呢?对于这个问题,业内流传着“合资自主换产能”这样一个说法,而实际上,这个说法已经存在了4年。早在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个文件是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升级版,其出台的背景是为了解决“产能过剩苗头显现、自主开发能力弱”等一些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通知》在新增加的汽车产业准入标准中规定,新建整车项目(即扩大产能)时,“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资方签署的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合资经营合同等文件的有关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未能实现合同内容要求的应抓紧进行完善。未能完善的,应暂停建设分厂并暂停进行新产品公告申请。
虽然《通知》没有进一步做出详细的解释,但业界普遍把这一条文理解为“合资企业新增产能要以拥有自主品牌为前提”,因此,这之后合资公司内的各式自主(包括自主品牌和自主车型)层出不穷。
“政策或许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广物正通达相关负责人在分析合资式自主“集体发声”的原因时加入了市场驱动的因素,从2001年到2009年,中国车市用8年时间实现了6倍多的增长,在高速增长的背后中国车企的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这就使得众车企必须要有合适的渠道去释放产能激增所带来的压力。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10万元以上中高端市场份额已经比较牢固,但10万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还是由自主品牌所把持,基于产品与品牌形象定位的不同,大多数合资品牌对于1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有些鞭长莫及,因而创建自主品牌进入低端市场,“既是对原有品牌和产品的补充,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二三线市场,合资式自主圈地的主要目标
其实无论是市场因素还是正常使然,合资式自主的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主攻二三线市场。去年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之下,中国凭借着几项扶持政策的激励,引来了汽车销量的暴增,同时也让业内充分认识到曾经被忽视了的二三级市场的巨大潜力,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在这块市场上显然更具有优势,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也是最多的。
“除了东莞外,厂家还给了我们惠州、韶关、清远、汕头等二三线城市的市场开发扩展的权限。”同样有着合资背景的东风风神东莞经销商东嘉车行总经理徐学军在向记者介绍东风风神品牌在广东地区的网络扩张规划时,对于二三线市场尤为重视。
另外一个有着合资背景的自主品牌在实际运营中的表现更能说明二级市场对于车企和经销商的巨大意义,据荣威东莞经销商志诚车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各品牌采取的策略各有不同,由高端产品起步荣威在经历了很长一段的市场培育阶段后,随着产品的增多,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目前该店有近80台的月销量,其中开设在惠州的二级网点可以为其总销量支持4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