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汽车市场充斥着太多让人深思的事情:大经销商集团开始谋求上市;库存车也在和经销商开着玩笑,在六七月份一度报警后,年底的车市又出现了有市无车的“困境”;虽然一再强调经销商数量太多,已经不堪重负,但厂家发展经销商的计划不改;在新车一片繁荣之际,国内二手车也迎来了大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车市不仅在去年毫发未伤逆市狂飙,今年又稳居全球销量第一,如此高速的发展让我们一次次感到惊喜。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经销商 处境冰火两重天
■关键词:上市、破产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上市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大经销商集团作为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日前,内地第二家赴港上市汽车经销商中国正通汽车服务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定价7.3港元。正通汽车计划发行5亿股新股,90%国际配售,10%公开发售。在正通汽车之前,3月26日,汽车销售集团大连中升在香港上市,这对其提升企业实力、迅速拓展经销网络、抢占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2009年销售额过百亿元的经销商集团数量约有10个,超过50亿元的有15个左右(不含过百亿元的企业)。这些大经销商集团雄心勃勃,有相当数量已经着手上市准备,有的在几年前就开始了上市谋划。
其中,庞大集团在2008年已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材料。筹划上市的企业还有广汇汽车、内蒙利丰、山东润华等汽车经销商集团。在正通汽车IPO之后,将有数家汽车经销商企业接连上市,其中联拓集团12月中下旬或将在纽交所IPO,中进汽贸借壳鼎盛天工的事情将在今年末完成交割,庞大集团登陆国内A股明年早些时候将见分晓。
虽然大经销商集团在上市的路上动力十足,但在中国车市,也有经销商并没有追上这股发展的潮流,他们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其他原因,走向了破产或者被其他大集团经销商收购的道路。
事实上,在利润摊薄、贷款困难等几大因素制约下,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一份相关调查显示,九成被调查者对经销商的发展前景表示出了担忧。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等地,4S店倒闭、挂牌转让的消息时有听闻。采访中,京城一些经销商向记者表示,今年,部分4S店将难以为继,转让和退市的4S店将越来越多。
点评:虽然在政策的保驾护航下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产销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厂家提升产销目标,不断增加的产量和扩张的渠道,让经销商的利润摊薄。经销商们不得不开始寻求更能壮大自身的经营模式。由于多品牌经营企业抗风险能力比单体店强,因此,越来越多的经销商集团会在未来出现。
库存 让经销商们很挠头
■关键词:预警、紧张
今年的库存可谓是和经销商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从年中时的库存量报警,到年底时的“零库存”,这都打了经销商一个“措手不及”——从发愁卖车,到发愁无车可卖。
据记者了解,从今年2月份开始,车市的库存周期统计数据就开始不断增长,从2月份的 41天到3月份的48天、4月份的49天,再到5月份的52天、6月份的55天、7月份的58天……库存量逐月增长势头不改,给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的资金周转带来了越来越重的压力。
对于原因,业内人士认为,去年车市的井喷是绝大多数车企没有预料到的,由于年初的准备不足,导致了年底连续数月出现了难得的“零库存”现象。这种销售超旺的现象,也使得今年初各车企纷纷大幅调高产能计划。
事实上,在谈到上半年车市销售情况时,多个品牌经销商都用“还可以”、“一般”来形容。车市的冷淡在五六月份时达到了顶峰,到车市选车、购车的消费者数量大幅下滑,大多数品牌车型的交易量出现了萎缩。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7月份数据显示,车市产销量连续4个月下滑。在高库存的压力下,从7月份开始,有一些厂家开始主动大幅度地减产,甚至已有品牌出现了零售比批发多的现象,以此来压缩经销商手中的库存。
8月4日,比亚迪汽车公司宣布将今年的产销目标由80万辆调整至60万辆。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调整,只不过还未正式对外宣布而已。
正是厂商的主动减产,使大部分经销商度过了困难的7月份,随着四季度的来临,车市再次火热了起来。由于延续到今年的小排量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于12月31日到期,受此影响,年底车市又迎来了类似2009年时的消费者“抢车”现象。
“现在至年底,既是购置税政策终结所引发的小排量车型的购车潮,也是与传统年末购车潮重叠的双重优惠购车期。”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京城许多消费者为赶上优惠政策的“末班车”,纷纷出手,这也直接导致部分主流品牌出现了抢车现象。
点评:虽然今年的库存经历了报警到零库存的过程,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以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为代表的强势品牌及热销车型,受产能和排产影响货源供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非畅销车型销售乏力,库存量继续增加,这些库存增加的经销商多为自主品牌经销商。看来,自主品牌在产销计划的制定和品牌美誉度方面与合资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