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销出现了27个月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而本月9日,中汽协公布了5月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报告:5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4.89万辆和138.28万辆,环比下降了12.14%和10.90%,同比下降了4.89%和3.98%,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报告总结其原因为优惠政策退出、燃油价格攀升、治堵限购实施、油耗准入施行以及日本地震共同影响。那么今年的中国车市相对于去年产销量世界第一的“辉煌”,会呈什么走势?“饱和”的车市中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沈阳作为二线城市的“排头兵”,在这次一线城市车市集体疲软的情况下,会获得什么机遇?又有哪些问题制约了车市发展。
人 物 简介:沈进军,现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50人论坛”委员。历任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技术员、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国家国内贸易局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生产资料市场专业委员会主任、会展部主任等职务。并担任“全国汽车物流标准体系研究课题”副组长,推动全国汽车物流标准体系建设,负责多项全国汽车标准的起草和制订工作。
大量需求面前
未来车市仍乐观
辽沈晚报:沈会长您好, 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环比都出现了连续下降,且相比4月份降幅在继续扩大,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是否预示着2011年汽车行业的不景气?
沈进军:去年6月份也有人问我类似的问题,结果去年全年的汽车产销量大家有目共睹。按照历史经验来看,每年的汽车月度销量在二、三月份出现高峰后,都会逐月下行,一直到九、十月份“金九银十”才会有起色。车市上每年二季度都是行业淡季,今年四五月份的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要归结于行业正常的季节性波动。
今年汽车产销量的连续下降多了一些变数,除季节性波动外,还有六大因素导致连续两月出现负增长,分别是购置税优惠等政策退出、国家宏观调控、燃油价格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实施、油耗准入政策实施、日本地震影响产业链供应。这其中对车市影响最大的就是今年部分一线城市实施的治堵限购政策了,最近一段时间政府的限购措施。由于09年乃至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刚才大家谈到的汽车与社会矛盾的日益显现,这个矛盾确实非常的突出。我们认为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而不应该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板子打在汽车行业上。
对于今年乃至未来车市的走势,我认为仍是乐观的。这个判断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也是我们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这几年对汽车市场的基本判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进入家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巨大的市场需求拉动着汽车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是市场需求拉动了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百姓要实现汽车进入家庭的梦,谁也挡不住。因此在大量需求面前未来汽车行业仍然前景乐观。而现在的销售应该进入一个更平稳状态,而不是大起大落。
车辆置换
将成车市新增长点
辽沈晚报:目前多数一线城市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饱和,在保有量饱和的情况下车市会不会出现新的突破口?在这个前提下您能预测下未来几年内中国汽车行业的走势吗?
沈进军:我觉得高保有量并不意味着失去了增长点,而是意味着增长点可能会有所变化。举个例子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上亿,但它在不算金融危机这几年,产销量增长幅度还是3%、2%。美国市场再萧条,年产销量也不会低于一千万,就因为在它过亿的保有量下,人人都需要车,车子要置换,每年都要更新,每年的更新就得有一两千万。虽然他们的新增几乎是零。所以我们这边虽然很多一线城市已经有了较高的保有量,但未来汽车置换将成为这些城市车市的主要增长点。
另外国内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市场仍是新增市场,一线城市虽然饱和了,二三线城市的保有量还很少,因此综合来看我认为以后的几年里,国内汽车产销量仍会持续上升,未来五年里我觉得我们会保持在10%的增长,到2015年就是2420万。
沈阳车市
将迎来巨大机遇
辽沈晚报:您刚才提到了二三线城市的汽车保有量相对一线城市还很少,市场仍是新增市场。那您认为沈阳作为二线城市的“排头兵”,会迎来什么机遇呢?
沈进军:汽车产业发展就不仅仅取决于购买力增长,还取决于消费环境的改善。虽然二三线城市由于整体收入上存在差距,汽车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近期由于一线城市消费环境的恶劣化,治堵限购政策的推出。二三线城市反而出现了巨大潜力,被广大经销商“盯上”,并由此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国内汽车消费增长的新亮点。沈阳作为二线城市的“排头兵”,无论从购买力还是消费环境来看都处于前列,无疑将会在未来几年内迎来车市的巨大机遇。
消费信贷和分期付款
推动慢是目前问题
辽沈晚报:您认为目前限制我国车市发展的问题都有哪些?
沈进军:我觉得第一就是不重视消费者的感受,我们现在的产量大,是我们制造商有特别强的能力吗?不是,是市场好,是中国的消费者好。但汽车企业这几年高速增长,媒体、供应商、制造商很少能谈及去年的1800万辆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什么,只关注汽车的增长速度,关注我们是全球第一。但是他们却应该听听消费者对这个的感受。我曾经研究过,从我们的收入和支出占比来看,中国的汽车是全世界最贵的车之一,我们的消费者买的是最贵的车,享受却是很差的售后服务。第一大制造国给制造商带来的喜悦没有让消费者感受到,这就是第一个问题,也是对消费者最大的不公。消费者能够感受到的汽车品质,更多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的服务,而服务这一块我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要冷静下来,想想如何让消费者受益。比如国外在卖车的时候,他们的生产企业对消费者是有多种选择的。在经销店,我们的主机厂在给消费者提供车的时候一般是这样,提供的一个是基本型,一个是舒适型,最高的是豪华型。在国外基本的车子就是一个车子,配置完全是由消费者来选择。生产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按需生产。在售后服务方面他们也有多种选择,去连锁快修、去独立的维修厂,或者去4S店,有非常丰富的选择。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另一个影响车市发展的就是消费信贷和分期付款推动慢问题,在发达国家消费信贷的方式占到了整个汽车销售比例中的50%、60%、70%,有的到90%,而今天我们国家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今天80后、90后已经有了这种理念,如何去推动消费信贷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