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已成为很多豪车品牌的第二大市场,豪华车进入中国市场是必然选择;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则认为,豪华车引进生产需要有一个进程,销售达到一定的量后,就会引进。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称,对自身品牌和当地市场的信心以及出于要在当地市场长远发展的考虑,是促使这些小众品牌选择国产的主要原因,这些年中国汽车市场异常火爆,外资品牌纷纷前来“淘金”,进口车销量和品牌数量连年逐增已是很好的说明。
品牌力的考验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合资潮帷幕正在拉开,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争相国产的企业多为小众品牌,且来华心切。
记者了解,雷诺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曾多次与国产擦肩而过,这也使其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而此次中村克己的回归,被业界看做是雷诺国产提速的信号。
贾新光表示,雷诺进口车卖得好,其全靠SUV车型,轿车销量并不行。“品牌力不足是法国汽车公司的通病,在中国市场如此,在世界市场也是这样。”贾新光说。
“虽然国产能快速提升该品牌的销量,但如果品牌力不足,也有可能导致国产的失败。”贾新光告诉记者,宝马、奔驰因其悠久的历史以及成功的宣传策略在中国几乎尽人皆知,但雷诺、英菲尼迪等品牌的宣传策略明显没有到位,其品牌效应没有真正得到很好地推广。
奥迪国产后取得的亮眼业绩让同行羡慕,可谓是最成功的代表。但贾新光指出,奥迪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优势并不是偶然或幸运,而是来自于其自身的实力,“奥迪定位准确,客户高端,其品牌号召力之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汽车业资深专家苏晖也表示,奥迪国产后效果很好是有其特殊情况的,“奥迪是官车,在中国市场上影响很大。如现在很多老板有奔驰、宝马,但是一定还要有一辆奥迪。因为奥迪是成功的标致,这就是其已经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的品牌形象”。
可以看到,个性化、运动性是新一轮国产潮中大多数品牌拥有的两个特点。但徐长明却认为,“并不是所有国际品牌都有国产的必要。一个品牌引进生产的目的是要做到利益最大化,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那引进来也没有意义”。
的确,在品牌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如果只是为了快速增加销量而追求国产,那国产后如果消费者不买账,这些品牌能否承受品牌力丧失之重结果真不好说。
虽然奥迪、奔驰、宝马等品牌国产后销量暴增,看上去很美,但毕竟这些品牌进入中国时的市场环境与现在不同,且这些品牌均属实力派,与现在欲进入的小众品牌差距明显。如有的专家就表示,雷诺也许在法国还有些名气,英菲尼迪在北美也许还算可以,但在中国,这些品牌力的提升还有待努力,消费者认知度并不高。
消费者认可是关键
可以说,小众品牌车型国产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得看国内的消费者是否买账。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市场。但是在中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对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买不买车,买什么车,是件事关“面子”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