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7月23日
地点:北京
受访人:朱哲琴
问:这次奥迪音乐周,您会带来那些作品?
朱哲琴:在广州大剧院,会把我以往作品中比较精华的部分重新整编。我们会带一支十几人的乐队,有翻唱。我们希望是一个AV互动,是声音和影像和现场的视觉一起互动的比较发烧的现场音乐会。
问:您是第一次参加咱们“奥迪夏季音乐周”吗?
朱哲琴:我是第一次参加。
问:之前有所了解吗?比如活动的意义?
朱哲琴:我知道。因为我的朋友谭盾以前经常出席“奥迪夏季音乐周”。
问:觉得这样的方式对推进音乐这种高雅艺术的形式有什么帮助?
朱哲琴:当然有帮助。因为奥迪是全球汽车高端品牌之一,他们近年在音乐上不断有这样的合作和支持。从奥迪品牌自身的角度看,奥迪汽车近年做的音乐和艺术方面的项目,我觉得是非常创新和比较领先的。另外,这一次我参与“奥迪夏季音乐周”,会有一个创新的音乐,会更注重中国本土的元素,把中国的本土元素融入当代音乐和并加以创新,我认为这是这一次突破。
问:这次还有一些讲座,不知道朱老师有没有参与?
朱哲琴:今年我还没有参与,因为我正在全力准备8月31号的音乐会。所以,现在我希望拿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音乐会的制作中。我本人自己是音乐会的制作总监,有很多制作方面的工作。但是我很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够走进奥迪的讲堂,接触更多的年青音乐家,跟他们进行交流。
问:我知道朱老师正在极力推进中国原生态的音乐。您认为像奥迪发起的有演出、有讲座,并且讲座对公众开放的音乐形式,对推进音乐本身有很大的帮助吗?
朱哲琴:我觉得奥迪这些年在音乐上的动作,很棒的一点,当然只是做演出,还有做培训年青音乐家的计划。除了把艺术创造本身呈现给观众之外,它还注重培养未来的音乐家,希望有持续的音乐发展。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保护和发展中国音乐。要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再保护,我觉得是某种相通的,所以在未来我们还会有合作。
问:我知道朱老师现在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亲善大使,您的事业重点在哪方面,是在音乐本身,还是兼顾到其他的方面?
朱哲琴:我从2008年开始,我的工作的重点从我接受UNDP大使以来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在这两年,特别是2009年到今年初,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做好亲善大使工作。我在接手亲善大使的时候,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但是当我真正接手,把这些事情开始做下去的时候,我觉得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我在今年三四月份之前,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差不多80%的精力都在做亲善大使工作。今年四五月份开始,我们做了很大的调整,我会在今年陆续回归到我的音乐工作中。去年我们走访了很多的民族地区,整理了一些素材,今年我们要把这些东西重新在唱片和以巡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今年的工作重点会回到音乐。
问: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激发灵感的东西,是吗?
朱哲琴:其实我去年走访的四个月,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灵感,今年要把这些东西创造出来。
问:公众什么时候能够见到?今年年底有希望吗?
朱哲琴:会在秋天的时候,按照计划,我们会有唱片,有新的动作。
问:您认为奥迪的什么品质打动了您,让您跟奥迪发生更多的关系?
朱哲琴:我觉得是奥迪的创新,还有奥迪非常优秀的工作团队,还有奥迪品牌的处事风格,还有他们历年来与艺术界开展的合作。这种风格和品质,深深打动了我。近年来我也在关注奥迪在美术界、设计界、音乐界的合作,他们的合作对象和每一次合作的水准都非常高。今年,我们主打中国创造,以中国本土的文化为起点,在人文、环保等领域进行合作,我们就此达成了较好的共识,所以我就非常荣幸地和奥迪开展多方面的全面合作。
问:在您的感觉当中,您更喜欢奥迪的哪一款车型?
朱哲琴:我喜欢奥迪R8。
问:为什么?
朱哲琴:我喜欢创新和设计。
问:您跟奥迪合作,您刚才说是看重奥迪的创新,以及奥迪多年来与音乐界、艺术界的合作。如果让你用简短的一句话形容奥迪,会是什么?
朱哲琴:我会说品质,我也会说集大成,专业、创新。
问:您刚才提到非常喜欢R8。有没有试驾过奥迪系列的轿车?
朱哲琴:以前试驾过TT。那天在现场,我在R8车上坐了一下,没有真的开。
问:您被选为奥迪品牌的形象大使,在您的经历和理念上,您与奥迪之间有什么契合一致的地方?
朱哲琴:大概三点,第一我觉得我们都是对创新和艺术非常合拍,比较有共识。第二,我觉得我们工作的方式非常专业,这也是我跟奥迪一拍即合的原因。奥迪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是很难得的、非常专业的伙伴。第三,奥迪环保形象大使理念上,我们很快就和奥迪携手推出最新的环保理念——人文环保。我们需要保护环境,同时也要保护文化传承。我们认为的环保是一个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环保。
问:您即担任UNDP联合国亲善大使,又担任奥迪品牌的形象大使,您认为这两个大使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朱哲琴:这两个大使之间有很多的联系。我做UNDP主要是在做保护中国民族文化的工作,会有很多联系、合作以及充分的体验。而做奥迪大使也有像“绿营”措施,对民族艺术及人文艺术做保护,关键是我们在行动,包括还有像一带五的传承计划,我很重视人文保护这一块,奥迪让我感觉到我们已经行动起来了,是确实的在做着这些工作。
问:是什么东西促使你与奥迪进行非音乐的合作?
朱哲琴:我在2009年担任亲善大使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这个大使只是连接大家的平台,公益是无法一个人完成的。所以我接受这个职位的时候就发出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媒体、设计师、艺术人士,还有企业、产业,大家一起来帮助中国的民族文化。我觉得这一次跟奥迪的合作,很特殊、很及时。我很高兴能跟奥迪携手,而且我们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有奥迪音乐周,有我的巡演,还有我跟奥迪共同发起的人文环保理念。
问:如果用奥迪的一款车来形容你的话,你觉得自己更像哪一款?
朱哲琴:我可能更像奥迪TT。我希望自己不是光怪陆离的人,但又不希望自己是中规中矩的人,我希望自己很有幻想力,但又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节制,随便浪费的人。
问:您的音乐风格是不是更接近于TT?
朱哲琴:我没有想过。人们长期把我的音乐形容为虚无缥渺,现在我没有看到一个具体的形态像它。但是也许可以从速度上找到关联。
北京晚报:你表演部分的具体呈现方式是什么?
朱哲琴:在广州的大剧院呈现“奥迪夏季音乐周”闭幕式演出,演出名称叫“听·见·朱哲琴”,在这个演出里面,我会把过去几张唱片一些精华部分重新编排、整编。乐队方面,我们会带一个大概十几个人的乐队,而且我们的乐器也有非常大规模的表现,而且其中80%都是中国民族的乐器,但是我们会用很当代化的语汇展现出来。在演出的效果上,我们希望静的时候是非常极致的静。动的时候希望有泼墨的气氛。
另外,把我原来作品里面的段落进行即兴的写意化。很多段落根本不在排练里面,会有非常多的段落从演出延伸到完全即兴的状态。我们也很追求这个演出跟现场观众的互动,人们可能以为我的音乐不能跟观众在现场互动,但是在“奥迪夏季音乐周”的闭幕演出里面,我想跟大家互动。
问:现场多少人参与演出?
朱哲琴:现场总共不到20人参与。制作上会非常精彩,我们会用AV互动的方式,就是声音和视觉,有非常多的互动。我们不会把多媒体看作是一个背景,希望跟音乐的配合和互动是非常紧密的。
问:这么多年您做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工作,您遇到最大的困难和最大的感动是什么?
朱哲琴:我去年在这些地区四个月的旅行每天都有非常深的感动,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年青团队。没有想到这些活生生的艺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真的深深地打动我。我没有一次这么连续性地看中国的这些山川河流和人文。我觉得对我整个人都有非常深的影响。
比如我觉得那儿的艺术是非常直觉的,我自己原来是带着知识分子的思考做音乐。我更希望在最新的创造里面体现的是直觉、无拘无束、没有固定框框的创造心态和基础,完全的自由,完全的直觉性的。我去每一个山寨,我们跟那儿的人没有太多的交往,我们也没有太多的认知,但是当那里的音乐一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不到疲惫。我们每天都在翻山,我们坚持不到录音棚,坚持在他们的生活现场记录下来。比如有时候会在山坡上,有时候会在他的屋檐下,有些是在庙宇里面,有些在火塘边儿。有时候噪音会很大。所以你怎么既做到在现场录音又要避免噪音,要费很大的周折才能做到。但是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就让人们感动。侗族、苗族人谈恋爱从来不说,就用飞歌表示,当那个歌响起来的时候,你就觉得很美妙。
问:对他们来说只是生活方式,当你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理解吗?有抗拒吗?
朱哲琴:他们很淳朴,很单纯,有人听他们的歌,他们就很开心。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我现在更了解,除了保护他们的文化本身,对他们的生存环境,对他们的土壤保护有多重要,这也是我跟奥迪一起携手做人文环保的原因。我觉得这些东西如果离开了那样的土壤,就失去了歌唱的场所。如果他村子后面没有山坡,怎么去对歌、飞歌?我终于知道对这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了解,不能够从一个局部来看,一定要从他的本源,从他的生存土壤、生态、习俗来看,你再面对这些文化和音乐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全新的眼光。
问:之前有人认为你的作品虚无缥渺,以后会认为你的作品脚踏实地了吗?
朱哲琴: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已经非常的丰满。我看这些东西并不只是一个音色,比如说侗族有时候几百人、几十人模仿蝉叫的声音。我观察了很多天,有一天突然明白了,他们手搭着手,通过身体的接触完全音乐美妙的传递。他们有很多声部,各个声部的转换、进出、音节都非常奇特,但是居然没有指挥。后来我明白了,他们有更好的、更直接的方式,不是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通过他们的身体传递,达到一种和谐。这非常奇妙,而且由此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觉得音乐不是一个权威的事件,而是每个人从各自心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