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举行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规定)立法听证会,包括消费者、汽车厂商在内的16位参会听证代表无一人反对,都希望该规定尽快出台。
质检总局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三包”出台条件已基本成熟,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至此,爽约7年的“汽车三包”终于在艰难中准备启程。
三包“难产” 厂商反对是主因
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但汽车消费者的权益却得不到足够的保障。闹市砸车泄愤、网上诋毁汽车品牌……当消费者的权益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有效维护时,难免做出这些“无赖之举”,实则“无奈之举”。
其实,早在2004年底,质检总局就征集过对汽车的“三包”意见,但此后却搁浅7年之久。有分析人士认为,汽车厂商的反对声是导致汽车三包“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国内汽车厂商而言,“低成本”仍是其核心竞争力,而“三包”无疑将增加其成本。
保护权益 细则将尽快出台
经历七年的漫长等待后,10月26日,质检总局召开了“汽车三包”的立法听证会。16名参会代表无一反对。
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说,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家庭购车已经占到汽车销量的80%以上。但据中消协统计,2010年受理汽车方面的投诉达两万多起,同比增长51%。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迫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刘兆彬说,目前,质检总局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从而维护汽车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及购车老百姓的合法权益。
完善细则 成都代表提意见
听证会上,汽车三包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成为热议的焦点。30天退换期限太短要适当增加、应建立独立的鉴定机构维护双方利益……代表们提出了主要意见。
成都消费者代表张义说,和销售商出现纠纷后,他们往往一句“你拿鉴定结果来”就把消费者打发了,而鉴定费用不菲,少则1.5万元,多则好几万元,令消费者进退两难。更重要的是,即使拿到了鉴定结果,也很可能是模糊的结论语言,这导致维权风险十分高。
所以,张义提出,如果销售商、生产商提不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具体证据,就不需要进行质量鉴定,就由他们承担免费维护、更换的义务。如果要鉴定,费用应由销售商或者生产商来承担。
省消协称 或有利本省消费者
“汽车三包”一旦出台,对本省消费者有何影响?昨日,四川省消协秘书长刘亚兵说,“作为消费大省,如果汽车三包法规制定的标准宽严适度,将有利于本省消费者!”
刘亚兵指出,四川是汽车消费大省。根据统计,近几年来,省消协每年接到的汽车投诉都呈上升趋势。所以“汽车三包”出台极为迫切。
他进一步称,汽车三包既是一种法规,也是一种标准。如果标准能适当提高,将促进整个行业的生产水平,使汽车制造商提高工艺、服务、维修等来满足市场。因此,这对以消费为主的四川来说非常有利。 记者王敏成
【他山之石】
英国:举证责任在生厂商
在英国,为了能够有法可依,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早在1979年颁布的《商品销售法》就规定,销售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若与承诺不相符,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厂商如有疑问必须举证产品达标。
美国:三次修不好可退车
美国的《汽车保证使用法》规定,只要影响汽车使用的,如果修三次仍然修不好,消费者有权要求予以退车;如果产品质量涉及到安全的,修一次修不好,就可以要求退车。如果商家或厂家不予以退车,一旦消费者进入诉讼程序,并上报给美国商务部,美国商务部就会对厂家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调查,要是发现问题,就会对厂家进行极其严格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