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理由:新A6L装备的这套quattro依然坚持纯机械式构造,但通过中央差速器设计的优化(新增了两组冠状齿轮),使动力分配的比例更大:在常规状态下,A7的前后轮动力比例为40:60;当有车轮发生打滑时,系统会将更多动力输往有抓地力的车轮,极端情况下,前后动力分配可在70:30~15:85之间变化。和过去的quattro四驱相比,这个变化带来的最显著效果就是A6L具备了偏向后驱车的特性。而且在湿地上甩尾并且在关掉ESP的情况下,行进中在湿地里一边转弯一边大脚加油,A6L会像后驱车一样做出甩尾漂移动作,以此证明它的后轮确实“有劲”。
外形:一脉相承 沉稳大气
新一代A6L的外形轮廓变化不大,这也是因为奥迪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磨砺,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消费者的爱好,而且A6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累,中庸、沉稳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此采用保守的外观设计方向是正确的,至少在中国肯定如此。
国内消费者,尤其是购买这个级别车型的消费者通常都很关心车身尺寸,够大、有面子是普遍的购买心态。尤其是其他车型都纷纷加长后,奥迪更要对简单的加长谨慎对待。从数据上看,A6L的车身并没有单纯的“长胖”,新车的长度和高度比上代缩减了20和30毫米,轴距不出所料的变长,而且长了67毫米,达到了3012毫米,这个长度已经超过了标准版A8的轴距。和标准版A6相比,中国加长版的轴距增加了100毫米,所以从侧面上看,车身并没有刻意被拉长的痕迹,这也是奥迪高明的地方。
内饰:更加精致而富有科技感
新A6L的车厢相比上代在造型观感与氛围营造上有显著提升。环抱式的弧形仪表台,令视觉空间感更开扬;层次布局分明的中控台面板略微偏向驾驶者,配合从A8开始应用的可折叠式大屏幕,人体工程算得上比较出色。
全新奥迪A6L提供了中国市场独有的全景天窗、加长副仪表台、负离子发生器、后排娱乐系统、后座椅通风及按摩功能等十余项中国专属装备,并且在驾乘舒适度、空间静谧度上大幅改进。全新奥迪A6L的舒适性不仅全面超越了竞争对手,更在功能性、娱乐性等方面跨越了级别。
操控:兼顾驾驶快感与乘坐舒适感
开上新A6L,立即感觉到方向盘变轻了,转向指向性非常灵敏。就算是前驱版推头也不明显了。
新 A6L的底盘软硬调较得很理想,日常道路上细微震动几乎没有,碾过不良的路面也很从容淡定,看来多年积累的路试没有白费,以至于我一度认为2.0T的车型也安装了空气悬挂,而它装备的确实是传统的机械悬挂。“奥迪驾驶选项系统”中的“舒适”和“动态”模式并不能改变底盘的软硬。
在高速公路上,新A6L的底盘感觉略略偏硬,会比较实在地传递路面变化,但车身姿态始终保持安稳,而且以160公里/小时碾过路桥接缝位置时,底盘动作不会很生硬弹跳,也不会漂浮不稳,起伏之后很快速就恢复安稳,这套机械悬挂可谓设定得相当出色。
入选理由:速锐采用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扭力梁悬挂,这也是目前同级车中广泛使用的悬挂组合。但速锐增加了左右纵梁和前横梁,加强了前悬的强度和刚度,增加了整车的行驶稳定性。
外观:史上最好看的BYD原创车型
速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设计相当成熟,外观颠覆了BYD以往“神似”的设计风格,造型时尚、线条简洁流畅,符合时下汽车消费人群年轻化的趋势,与其目标人群的审美观念也相符。从车身尺寸来看,速锐优于同级别车型。其车长为4680mm,车宽为1765mm,车高为1490mm,轴距达到了2660mm,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喜欢大车的习惯。
内饰:设计实属一流 仅用料有还上升空间
速锐上深下浅的内饰配色非常温馨,钢琴烤漆材质的使用非常得当,点缀效果明显,并未大面积使用从而影响行车安全。中控台7英寸的液晶显示屏集成了多种功能。例如倒车影像,可以很清晰的将倒车环境显示出来,并且具有距离提示线功能,同时还集成了TV模式,搜台速度很快,显示效果也不错,这在目前同级车中并不多见。此外,DVD播放、导航等功能也一应俱全,娱乐性和实用性方面非常值得肯定。
操控:底盘稳定性较好,操控性出色
速锐采用了前麦弗逊独立悬挂,后扭力梁悬挂,这也是目前同级车中广泛使用的悬挂组合。但速锐增加了左右纵梁和前横梁,加强了前悬的强度和刚度,增加了整车的行驶稳定性。而且该车避震器阻尼设定适中,比较有韧性,低速时对细微震动的过滤很好,并没有明显的松散感,高速过弯时,不错的悬挂韧性使得车身回正速度较快,这点值得肯定。
速锐配备的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行驶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效果。低速时转向力度较轻,在城市中驾驶很轻松,并且具有良好的指向性。随着车速的提升,转向力度逐渐变重,过程很线性,不过,在使用过程中,速锐低速大角度打方向时会有些许异响。
入选理由:作为一款德国工艺与领先科技完美结合的紧凑型轿车,速腾集质量、安全、动力、操控等各方面优势于一身,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高品质紧凑级轿车之一。虽然后悬挂由多连杆换成了拖拽臂,但新速腾的底盘给人感觉依然很扎实,德系车的驾驶感觉依然存在,悬挂形式改变后的区别并不明显。低速进弯时车身姿态保持的很好,后轮的循迹性也不错。
外观:被新家族面孔统一,严谨但少了一丝生动
对于老速腾的外观,可谓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圆润时尚、别具风味,也有人认为他不够大气。而新速腾则完全继承了大众最新的家族特征。从某种角度上看,新速腾俨然是小一号的帕萨特。
新速腾前脸彻底摆脱了老款车型的U型大嘴设计,双镀铬装饰条贯穿于全新速腾的车头,配合大众的LOGO,尽显家族式风格设计。只不过相对于“三道杆”的帕萨特少了一份霸气和商务感。
不规则图形样式的头灯组明显异于上一代速腾,熏黑处理使其看上去更酷。不过并没有采用透镜和氙气大灯,并且做工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细致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灯芯上的“VW”标识已不复存在。新配备的日间行车灯本来是迎合潮流的设计,但是并未采用目前广泛流行的LED灯,反而弄巧成拙地成为被嫌弃的对象。在中国,面子工程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内饰:空间是亮点,设计依然大众范
新速腾的内饰与外观一样,都被大众风格统一了。彻底的拿来主义使得无论是中控台布局还是方向盘设计亦或仪表盘造型,都基本在其他大众车型上出现过。这样设计虽然缺少些个性,但好处是开惯了大众品牌车型的人可以毫不费力找到各项功能按钮而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适应。
操控:稳中求胜的新思路
实际驾驶过程中,速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方向盘变得更轻盈了,几乎一只手就可以完全操控,这与其家庭用车定位相符。老款速腾则是相当沉,长时间驾驶是个体力活,不过在高速驾驶时有利于车辆的稳定。
新速腾最大的变动莫过于悬挂,新速腾采用的是麦弗逊式独立前悬挂,但后悬挂并没有采用与上一代速腾一样的多连杆独立悬挂,而是扭力梁悬挂。它的最大设计特点就是结构简单,结构简单能带来两个直接好处那就是:悬挂重量轻和占用空间小。悬挂属于运动部件,运动部件越轻,那么悬挂响应速度和回弹速度就会越快,所以悬挂的减震能力也就越强,舒适性也越好。占用空间小带来的直接好处当然就是给后排空间腾地方。
城市低速路况下,新速腾的底盘给人感觉依然很扎实,德系车的驾驶感觉依然存在,多连杆与扭力梁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低速进弯时车身姿态保持的很好,后轮的循迹性也不错。不过,轻盈的方向盘回馈力度感觉有些模糊,路感也不如上一代车型那么清晰。
从多连杆回归到扭力梁,对于极限操控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是日常驾驶还是没问题的,毕竟目前紧凑级车市场上扭力梁悬挂还是被广泛应用的,只不过在情感上令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话说回来,如果降低制造成本能转化为更低的产品售价,那么还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款车依然拥有大众品质,舒适性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入选理由:作为宝马最小级别的车型,宝马1系仍然保持了宝马一贯的操控乐趣。宝马1系采用了前双叉臂独立悬架并将发动机尽可能地向后挤。后悬架出于对乘坐舒适度的考虑,选取了兼顾动态质感与乘坐舒适性的五连杆独立悬挂。实际驾驶过程中此悬挂表现出很高的德式水准,非常有韧性,既能很好地过滤掉细微的颠簸又不会显得很松散。
外观:经典的设计语言保留 硬朗的线条更显霸气
全新宝马1系很好地保留了宝马轿车的三大基本设计语言:双圆前灯、双肾格栅和霍夫迈斯特拐角,仍能令人分辨出车辆具有宝马1系家族的典型面孔。并将充满活力的运动气息融入每一处细节设计,全新1系沿袭了6系的鲨吻式车鼻设计,进气格栅改用3D造型,微微向前突出并倾斜,仿佛又回归到了咄咄逼人的那个视觉统领年代,搭配轻微后掠的发动机盖再加上锐三角形的大灯,即使在静止时,整车也给人以勇往直前的印象。
内饰:用料考究、工艺精良、向更高级别看齐
全新1系的内饰向宝马全新的设计风格靠拢,并且在细节上也用曲线勾勒出更加柔美的设计,整体感觉更时尚,中控台向驾驶席方向倾斜得更多。尤其是整个中控多条线条向驾驶位弯曲,包围驾驶席,这也是崇尚驾驶乐趣的表现。
前置后驱的布局,作用在一部小车上,驾驶乐趣会被加倍放大,但是在得到了驾驶乐趣的同时,1系不得不让后排乘客作出一点牺牲,高高隆起的传动轴占去很大空间,但对于1系这个只为驾驶者服务的车来说,这并不是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操控:出色的悬挂、丰富的动态驾驶模式
完美的驾控是宝马的灵魂所在,所以一副好悬架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获得50:50的完美前后桥承重以及跑车般优秀的转向效果,宝马1系采用了前双叉臂独立悬架并将发动机尽可能地向后挤。后悬架出于对乘坐舒适度的考虑,选取了兼顾动态质感与乘坐舒适性的五连杆独立悬挂。实际驾驶过程中此悬挂表现出很高的德式水准,非常有韧性,既能很好地过滤掉细微的颠簸又不会显得很松散。
与老款1系相比,你会发现全新1系转向力度、避震调教都已经有所妥协。新1系在整体操控上加入了一些倾向于舒适的调整,方向盘的转向力度变的略微轻了一点,悬挂的设定也不再是那种硬邦邦的感觉,滤震效果也是更加有效。除此之外,新1系还是继承了宝马车大部分的优点,精准的指向性、过弯时优秀的质感、后轮良好的寻记性等等这一切让新1系驾驶起来依旧很宝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