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中 比亚迪神话还能神奇多久?【2】
文章来源: 2010-11-30 16:20:05 编辑:酷车369
导读:
比亚迪该走向成熟的时候,那些曾经帮助王传福成功的特质,却成为比亚迪如今前进的拦路石,在问题重重面前,比亚迪创造的一个个神话还能神奇多久?
问题二:汽车制造不是模仿秀
22岁的汽车工程师李学林没想到能拆解老板的奔驰S300。李学林记得,拆解奔驰那天,同事们围着这个黑色、价值百万的“大家伙”站了很久,不敢下手。最后,一个个子不高、微微发福的中年人拿起车钥匙,在车身上狠狠划了一道。“这样你们就可以动手了。”他是王传福,这辆车和比亚迪的主人。
拆这车是为了逆向开发一条电控生产线。所谓“逆向开发”,就是拆开其他厂商的现成产品学习,再想办法自己生产。这样做成本至少节省1/3。
其实,对比亚迪而言,逆向开发就是仿制。让比亚迪一炮而红的,就是2005年推出的完全仿制丰田
花冠的F3;不久,比亚迪再次推出同样仿制丰田
Aygo的F0。这两种车,都实现了畅销,让比亚迪更加信奉高度仿制。
特别是
比亚迪F3,一经推出就招致非议,它和
花冠的相似性达到90%!而且F3的零部件甚至还可以和
花冠通用,以至于有人把比亚迪的标志拆下来,换上
花冠的标志。
对此,王传福并不避讳,他把这种模仿称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王传福表示,比亚迪虽然学习别人,但并不会惹上官司:“我们大量使用了别人的非专利技术,但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我们把其中涉及的专利全部改完了,一条条地改。”
确实,丰田把
比亚迪F3买来研究,最后拿比亚迪无可奈何。比亚迪毫不掩饰地仿制,连续5年实现销量的100%增长,2009年共销售44.85万辆。
那么,为什么比亚迪不自己开发而要高度仿制?它的产业链逻辑是怎样的?
最主要是因为实力,以比亚迪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自制的设备,不可能迅速研发出一款畅销车型大卖热卖。一个专业车企开发一款新车,光开模就要18个月。如果比亚迪自主开发,肯定会失败,2003年底就失败过,如果再失败两三次,时间和信心一拖,所有投入就会成为沉没资本,企业就会玩完!
所以比亚迪一贯的逻辑是仿制对方的技术,低成本与对方抢市场。当初做电池就是这样成功的。
但是,仿制也是一柄双刃剑——
一方面,可使比亚迪迅速生存下来;另一方面对品牌打造危害巨大,会很容易被人看不起,甚至产生恶感。这让很多消费者如鲠在喉,他们毕竟会怀疑这种车的质量,更不想贪便宜买辆比亚迪,回头让朋友取笑。
最主要的是,如果要仿制,就一定要小心翼翼,低调,悄悄赚自己的钱,没人说你。但如果一边做着极不光彩的事,一边还要大声吆喝“要做世界第一”!这难免不激起人们对仿制之事的笑谈。
如果要高喊品牌便形成了很糟糕的附加值“世界第一”,那么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业内最优,或者做到全局业内最优,而现在比亚迪的商业模式,绝不是业内最优。